2016-05-25
收藏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事件与概率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1.事件的概念:
(1)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试验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3)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4)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5)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
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An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nnAfAn)(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2)概率: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AP。
3.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A,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4.事件的和的意义: 事件A、B的和记作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 5.互斥事件: 在随机试验中,把一次试验下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当A、B为互斥事件时,事件A+B是由A发生而B不发生以及B发生而A不发生构成的, 因此当A和B互斥时,事件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A、B互斥). 一般地:如果事件12,,,nAAA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12,,,nAAA彼此互斥如果事件12,,,nAAA彼此互斥,那么12()nPAAA
6.对立事件: 事件A和事件B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A、B对立,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 这时P(A+B)=P(A)+P(B)=1 即P(A+A)=P(A)+P(A)=1
当计算事件A的概率P(A)比较困难时,有时计算它的对立事件A的概率则要容易些,为此有P(A)=1-P(A)
7. 事件与集合:从集合角度来看,A、B两个事件互斥,则表示A、B这两个事件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 事件A的对立事件A所含结果的集合正是全集U中由事件A所含结果组成集合的补集,即AA=U,AA=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事件与概率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中考数学备考:应试实战要领(6)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解法汇总
高考数学公式记忆顺口溜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5)
2017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
小学数学【应用题】全解析
2017中考数学解题技巧:选择题解法汇总
2017中考数学备考:应试实战要领(2)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2)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考点内容分析
中考数学如何才能选择题满分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
2017小学数学四年级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6)
小学数学【应用题】全解析(3)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4)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4)
谈高效高中数学课堂
17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
17北京中考数学考试解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全解析(2)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解法汇总(2)
2017高中数学必用知识点全攻略(2)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5)
大水封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打造个性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全解析(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