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4
收藏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第38、39页练习八1、2、3第三单元第1课时
教学
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
准备教学课件、师生的三角尺、活动角、吸管等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活 动
教 师学 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2、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2.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投影出示例1
3. 小结: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5. 师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角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边
顶点
边
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图形名称,并指出各有几个角。
生观察。
生在教室里找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教
学
过
程教 师学 生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画角
五、巩固练习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练习第2题,数角。
3.练习第3题,比角的大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 出示活动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下有关。
六、拓展、游戏:
1.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有几种摆法?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自学。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生玩活动角:慢慢地张开,慢慢地合拢。
学生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应用题(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分数应用题(二)》教学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说课稿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循环小数》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全课赏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应用题(二)》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说课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二)》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上《课间大休息、玩积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对应与比较》教案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上《课间大休息、玩积木》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说课稿及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松果》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课后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松果》教案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上《买冰淇淋、运动会》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加减法》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加减法》教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