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
收藏
期末考试近在咫尺,在这段时间内突击做一些试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下文整理了2014北京门头沟区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查字典数学网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1.不等式组3x-24的解集是( )
A.x2 B.x3 C. x3 D. x2
2.某种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 000 008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 000 008为( )
A. B. C. D.
3.若 a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4 a4 b B.a+cb+cC.a-5-7b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m+2)2=m2+4 B.(3+y)( 3-y)= 9-y2
C.2x(x-1)= 2x2-1 D.(m-3)(m+1)= m2-3
6.如图,AF是∠BAC的平分线,EF∥AC交AB于点E.
若∠1=25°,则 的度数为( )
A.15° B.50°
C.25° D.12.5°
7.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
A.(x+5)(x-5)=x2-25 B.x2+x+1=x(x+1)+1
C.-2x2-2xy=-2x(x+y) D.3x+6xy+9xz=3x(2y+9z)
8.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法的是( )
A.了解某班学生对“北京精神”的知晓率 B.了解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C.了解北京台《北京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D.了解一批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寿命
9.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最高气温( ) 25 26 27 28
天 数 1 1 2 3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
A.27,28 B.27.5,28 C.28,27 D.26.5,27
10. 如图所示,点 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 )
A.∠3=∠4 B.
C. D.
11.不等式组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m≥1 C.m≤1 D.m1
12.关于 ,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满足 ,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3.把方程 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则y= .
14如果一个角等于54°,那么它的余角等于 度.
15.在方程 中,当 时,y= .
16.分解因式 = .
17.我市六月份连续五天的日最高气温(单位: )分别为35,33,37,34,39,则我市这五天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
18.计算 的结果是 .
19.已知 是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那么 的值是 .
20.已知∠1与∠2互补,∠3与∠2互补,∠1=72°,则∠3= 度.
2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EOD=26°,
则∠AOC= .
22.若 , ,则 的值是 .
23.若多项式 是完全平方公式,则k= .
24. 右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 .
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 的方式)从 开始数连续的正整数 当字母 第 次出现时( 为正整数),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_____(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三、计算(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 2.
四、因式分解(本题共9分,每小题3分)
1. 2. 3. .
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
其中 , .
六、解答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1.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解方程组
3. 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所有整数解.
4.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
七、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理由(本题共7分,每空1分)
已知:如图,∠1=∠2,∠3=∠4. 求证: DF∥BC.
证明:∵∠3=∠4(已知),
∴ ∥ .( )
∴∠2=∠ . ( )
又∵∠1=∠2(已知),
∴∠1=∠ .
∴DF∥BC. ( )
八、解答题(本题5分)
为了解某区2014年八年级学生的体育测试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区若干名八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抽取的成绩等级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
图1 图2
请根据以上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___________名,成绩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名,A类成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估计该区约5000名八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为D类的学生人数.
九、列方程组解应用问题解答题(本题5分)
如图,用火柴棍连续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 如果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共用了77根火柴棍,并且三角形形的个数比正方形的个数少5个,那么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各多少个?
十、解答题(本题7分)
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20°,E、F在CB上,且满足∠FOB=∠FBO,OE平分∠COF.
(1) 求∠EOB的度数;
(2) 若向右平行移动AB,其它条件不变,那么∠OBC:∠OFC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其中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 在向右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请直接写出∠OBA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门头沟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初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A B C C A A D B D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36 35.6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 72 64° 26 -3或5
三、计算(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
= ………………………………………………………………1分
= ……………………………………………………………………2分
= …………………………………………………………………………………3分
2.
= …………………………………………………………2分
= ………………………………………………………………………………3分
四、因式分解(本题共9分,每小题3分)
1. .
= ………………………………………………………………3分
2. .
= …………………………………………………………………………1分
= …………………………………………………………………3分
3. .
= ………………………………………………………………………………2分
= ……………………………………………………………………………………1分
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
其中 , .
= ………………………………………2分
= ………………………………………………………………………3分
= …………………………………………………………………………………4分
当 , 时,
原式=
=-2………………………………………………………………………………………5分
六、解答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1.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 …………………………………………………………………1分
………………………………………………………………………2分
…………………………………………………………………………3分
数轴正确 …………………………………………………………………………………1分
2.解方程组
解:①×2得, ③
②×3得, ④………………………………………………………1分
④-③得,
∴ ……………………………………………………………………2分
把 代入②得, …………………………………………………………………3分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4分
3. 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所有整数解.
解:解不等式①得 . …………………………………………………1分
解不等式②得 . …………………… …………………………2分
∴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3分
∴ 它的整数解为4,5,6. ………………………………………… 4分
4.解:∵AB∥CD(已知),
∴∠1+∠B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分
又∵∠1=50°(已知),
∴∠EFB=130°. ……………………………2分
∵EG平分∠BEF
∴∠BEG= ∠BEF=65°.(角平分线定义) …3分
∵AB∥CD(已知),
∴∠2 =∠BEG=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分
七、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理由(本题共7分,每空1分)
证明:GH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八、解答题(本题5分)
解:(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200名;成绩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100名,A类成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108o; . ……………………….3分
(2)补全图形正确……………………….4分
(3)该区约5000名八年级学生实验成绩为D类的学生约为250人.……….5分
九、解答题(本题5分)
(1)解:设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分别为x,y个,根据题意得
…………………………………………………………………3分
解这个方程组得 …………………………………………………………………2分
答: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分别为12,17个.
十、解答题(本题7分)
解:(1)∵CB∥OA,∠C=∠OAB=120°,
∴∠COA=180°-∠C=180°-120°=60°,…………………………………………1分
∵CB∥OA,
∴∠FBO=∠AOB,………………………………………………………………2分
又∵∠FOB=∠FBO,
∴∠AOB=∠FOB,
又∵OE平分∠COF,
∴∠EOB=∠EOF+∠FOB= ∠COA=30°;…………………………………3分
(2)不变.
∵CB∥OA,
∴∠OBC=∠BOA,∠OFC=∠FOA,…………………………………………4分
∴∠OBC:∠OFC=∠AOB:∠FOA,
又∵∠FOA=∠FOB+∠AOB=2∠AOB,
∴∠OBC:∠OFC=∠AOB:∠FOA=∠AOB:2∠AOB=1:2,…………5分
(3)存在,∠OEC=∠OBA=45°.…………………………………………7分
说明:
1.各题若只有结果无过程只给1分;结果不正确按步骤给分。
2.若考生的解法与给出的解法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参考相应给分。
2014北京门头沟区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大家要认真用功,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湘教版八下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比较课件
正方形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年级下二次根式的除法教学课件
2.5.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课件ppt
4.2.1二次根式的乘法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5.3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第一课时)课件(共13张PPT)
菱形(第2课时)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3.4正方形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菱形的定义、性质》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2.4.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4.1.1二次根式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2.2.1分式的乘除法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分式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5.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第2课时)课件(共12张PPT)
3.2.2菱形的判定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等腰梯形的判定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年级上1.2提公因式法课件
《异分母分式加减》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年级下3.5梯形课件
2.2.1分式的乘除法(第2课时)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3.3矩形(第1课时)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分式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菱形》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3.3矩形(第2课时)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中心对称图形课件
4.1.2二次根式的化简课件ppt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下1.3公式法课件
湘教版八下第三章四边形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