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0
收藏
《解决问题》设计C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数学2016高考一轮复习分层抽样知识点总结
2016年高考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计算知识点总结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角的概念的推广知识点
名师讲解高考数学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知识点
数学2015-2016高考复习排列组合知识点讲解
高考数学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2015-2016高考复习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知识点
总结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5-16高考数学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总结
2016高考数学复习古典概型知识点总结
2016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
盘点2016高考数学一轮辅导常用的椭圆公式
2016高考数学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总结2016高考数学复习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2016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数知识点口诀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不等式的解法知识点
盘点2016年高考数学轨迹方程的求解知识点
总结2016届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公式
15-16学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极限知识点总结
盘点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棱锥定义及公式知识点
盘点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空间向量知识点
2015-2016高考数学复习球的有关知识点总结
数学2016年高考辅导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
2015-2016高考数学二次函数定义与性质识点总结
总结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极限知识点
15-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面积与体积公式
总结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线性公式
2015-2016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优化解法讲解
数学2016年高考复习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方法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集合公式大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