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0
收藏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复习。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和估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口算
1、做复习第1题。
(1) 小黑板出示第
(1)题,让学生口算。一组一组算得数。
提问:竖着看,两位数加两位数是怎样算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呢?
横着看,加法口算和减法口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小黑板出示第
(2)题,让学生口算。一组一组算得数。(教法可仿第
(1)题)
(3) 小结: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口算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加法里哪一位上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2、做复习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写得数,4分时间完成。然后集体校对订正,并了解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情况。
3、做复习题第3题。
让学生口头估计得数各是几十多,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应用题。
1、做复习第4题。
(1) 读题,让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
(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 检查板演,订正。
(4) 用24-10来计算,还可以怎样提问题?为什么?
2、做复习第5题。
3、做复习第6题。(用小黑板出示)
(1) 读题。提问:第6题缺了什么?根据问题应补什么条件?(提示学生注意哪个年级本数多)
学生口头补条件,老师板书。提问:为什么要补二年级送去多少本?
4、讨论复习题第7题。
(1)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求第
(1)个问题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求第
(2)个问题呢?
(2) 你喜欢哪两种玩具?和同学说一说。
要求列式计算。
提问:这道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
(3) 分小组讨论还能提哪些问题,然后在班内交流。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6题、第7题的
(1)、
(2)两题。
数学的三大核心领域——分析学范畴
均匀塔配
玩扑克的秘密
数学的三次危机——第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家的墓志铭
《5.1.2 垂线》教学设计
一种新花样躲2倍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不满足问题要求
图形中间的三个圆圈
一个折叠问题的辅助线作法探究
唐僧师徒正往前走
“三招”搞定方差的大小比较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例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妙用规律性质巧解题
走路摇摇摆摆
百分之百的满意
数学的三次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数学的三大核心领域——几何学范畴
切莫忽视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隐含条件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比较二次根式大小的巧妙方法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第1课时)
撒腿就跑
小亮的牌也配齐了
学会一口诀 函数巧平移
韩信骑马走在路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