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收藏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知 识 与 技 能:
1、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
2、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策 略 与 方 法: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
情境
1、出示课本第8页“参观博物馆”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画面内容,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组织班内交流
4、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并在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提问
探究体验
实践应用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 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 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 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 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 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 30+35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后记
整式当堂训练
河北省武安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
有理数的乘法同步练习
整式同步训练
数轴同步训练
展开与折叠检测题
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1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1
河北省石家庄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检测题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河北省石家庄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2
河北省沙河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2
有理数同步训练2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10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14
河北省井陉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
河北省沙河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1
有理数同步练习
整式的加减同步训练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后训练
有理数的乘法同步练习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后训练
江苏省淮安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检测题2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课后训练
有理数的乘方当堂训练
整式的化简课时训练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4
河北省保定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