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收藏
2的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
4、25页的例1--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
2、
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2、
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师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说出这是1个2。教师问: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学生可能不会回答。教师说明1个2无法写出加法算式,写上2就可以了,同时板书:“2”。教师问:“1个 2,相同的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有几个?写乘法算式时,被乘数是几?乘数是几?”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l=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棒?问:“我们摆的是几个2?”,“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图、式、口诀等板书形式可以类似于教科书上的排列形式)。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摆2根小棒,问;“这是几个2根小棒?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最后,让学生默想,这两句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并复述口诀。
2、教师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提出跟前面类似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并根据摆的实物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让学生看图和乘法算式,问“2个3得数是6,乘法口诀应该怎样说?”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三三得九”。
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课间活动。
4、教师挂出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朗读。教师在黑板上摆1根小棒,问:“这是几个几?乘法口诀应该怎么说?”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一得一。”
二、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
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三、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
2、
3、4的乘法口诀。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顷和平方千米》复习课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意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课堂实录
先学后教《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化简与求值》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解稍复杂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