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8
收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
采用投影仪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并引例打基础)
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来源于客观需要的)
设出求知数,列出代数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5.4.平移又一课件
归一应用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共150张PPT)
新人教版§通用平行线的证明强化训练
13.2等边三角形课件(2份)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概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角人教版
角的画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课件新人教版七下7.3探索多边形的内、外角和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5.4.2平移(2)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5.4平移
课件新人教版§通用平行线的证明强化训练
课件新人教版七下§三角形的外角(2)
课件新人教版七下§7.3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14.2《乘法公式》课件(共2份)
13.1《轴对称》课件(共21张PPT)
13.2作轴对称图形课件(共14张PPT)
函数及图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定理与证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课件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共92张PPT)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5.2.1平行线课件PPT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4.2完全平方公式课件(共25张PPT)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共14张PPT)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3份)
14.1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课件(共9张PPT)
12.1全等三角形课件(共19张PPT)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