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收藏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电子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电子琴?
2.有电子琴94架,手风琴比电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2005年资阳市初中毕业年级学业考试课改数学卷
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贵阳实验区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2004年安徽芜湖初中生升学
代数概念
2005年初一数学竞赛初赛试题[上学期]
2004—2005年九年级数学
2004年天津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第一阶段检测
初三数学复习-四边形
九上期末第三次月考练习1
2004年上海市毕业考试数学试卷
安徽省2004年普通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
图形的认识初步[上学期]
2004年潍坊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初三数学模拟试题
九年级(上)第一章证明(二)单元测试(1)
2004-2005年九年级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上学期](无答案)
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卷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期末复习一[上学期](无答案)
初三数学月考卷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测试题
一元二次方程(一)
2004年浙江省衢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招生考试
2004北京东城区初中毕业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月考卷[上学期]
期中考卷[下学期]
九年级分式
2004年安徽省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