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6
收藏
教材分析: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一、课前谈话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3.汇报生1:一个一个地数;生2:从9接着数;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多个小组汇报)4、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从而优化算法。四、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师:刚刚美猴王一直关注着我们小朋友,觉得学习很有趣,他也要与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瞧!你想到数学问题了吗?(出示9个桃子,8个苹果,6个梨的图片)。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2)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指名汇报:生1:我解决…9+8=17,我是这样想的…生2:我解决…8+6=14,我是这样想的……(练习稍有梯度,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让知识更具系统性)2.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创造了什么数学知识?(9加几)师:现在小朋友用自豪地语气说说你都会9加几。老师祝贺你们研究成功,这节课满意吗?不过有一点点美中不足,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有办法?9+9=18 9+4=13 9+5=14 9+7=169+8=17 9+3=12 9+2=11 9+6=151)有序的排列;2)找规律:(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等规律)五.课后作业这节课我们帮老师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饮料问题,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小朋友的平时生活中有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把它记录下来,作成数学知识小卡片。六、设计理念这节课的设计是本着以下几个理念进行地: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而服务,感受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追求算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课堂实践中不乏有精彩的火花,例如:有学生在计算9+8时会这样计算:9可以分成4和5,8可以分成3和5,先算5+5=10,再算3+4=7。同时又应该看到算法优化的重要性。第三,在练习设计上,注重人文,面向全体,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参加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等差数列的有关极值问题
导数的概念.课件.导数的概念
分类讨论思想
导数的应用常见题型
高三多面体—棱锥复习课
导数(1)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导数的概念1
高三第一轮复习——概率
导数的概念2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4)
概率综合题解
抽象函数
旋转三棱锥
导数及其应用
导数的概念.课件.导数与微分
旋转四棱锥
导数与三次函数的关系(1)
导数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1
分类与讨论
高三第一轮复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导数的概念3
高三第一轮复习——函数的连续性
泰勒级数展开
导数的概念及应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