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圆和圆的...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2016-04-28 收藏

一、课题: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曲线图形。它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考中分值占有一定比例,与其它知识综合性强。而本节课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节,它是在学习点与圆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基础上,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研究.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然后知识遵循了从实践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的原则,让学生学以自用,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

本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明白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知道五种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第二课时强化位置关系的运用,重点解决两圆相交的推理题、计算题,欣赏中考真题。

2、教学目标

从教材形成特点,结构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我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3.能够利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数学思考

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3、教材重、难点的处理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课程标准,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圆探索圆与圆之间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为重点。将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作为两个难点。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通过学生自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突破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这一重难点。题例重转化,精分析,并演示,师生共同完成,最后辅之一相关练习题,得以巩固。

4、教学模式

创设情景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运用反馈归纳升华

5、教法、学法及学情分析

A、教法:基于知识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将采用引导探究师生合作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去发现加解决问题;

B、学法:主动实践猜想结论运用解题

C、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圆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圆的相关性质掌握较少,对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重在要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24.2.14图片

2、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3、转向新课的重要性

1、学生欣赏

2、思考与图中相关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一)圆和圆的关系

1、要求学生动手

2、组织一个学生演示

3、提问: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1、学生合作演示、思考、回答

2、观看课件

三、探究(二)探索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

1、出示问题

2、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3、组织反思对比

1、学生观看找结论

3、反思

四、运用

1、书上例3,补充例题

2、分析题例

3、规范格式

4、出示巩固练习题

1、学生思考后回答

2、判断

3、师生共同完成题例

4、完成练习题

五、小结

1、组织学生总结

2、布置作业

1、学生自主总结

2、完成作业

7、教学评价: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探究,同时利用课件让讲解更直观,利用练习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8、教学反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