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1.3.1 1~5的认...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1.3.1...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2013-06-16 收藏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专家评析

 

本教案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学习。从出示主题图开始,就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反馈实践”与“感知数的顺序”两个环节中又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后面的“开放性活动”中,小给合作方式使学生在用数进行交流和创新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从全篇教案来看,设计者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数学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