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收藏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小编准备了高考二轮复习数学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中国式好作业”并非一件难事
浅析探究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考考试超常发挥的十大技巧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淡化中考冲刺做好缓冲 考生要学会排解压力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10点建议
名师在线:中考冲刺的七个关键指导
简易4招教你突破记忆瓶颈
上初二了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中考答题 先易后难
巧用五字诀学好初一数学
备战中考!合理利用时间 多总结多归纳
学习有新法:“梦中学习”vs“熬夜学习”
2013年中考倒计时如何完成最后冲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应用策略
中考心态调节 谨记16字诀
2013年中考数学超常发挥的五个技巧
中考冲刺紧抓答题规范 避免无谓的丢分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那些学习习惯
改革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全力备战2013中考之30条实战经验推荐
中考前易出现三种心理状态
中考倒计时 提分靠策略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试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2013年中考效率最高的复习方法
中考前一天及第一天20个注意事项
中考复习 紧跟老师是关键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