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收藏
听了彭宜红老师的《求平均数》公开教学课,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求平均数的新编排的教材,我没有教过,但基于听了这节课,所以还是去学习了一翻。
“求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三单元42页的内容。它是新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算术平均数,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另外,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小于平均数;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平均数(算术法移多补少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彭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上看得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由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组织学生摆小卡片,讨论如何平均分——从而介绍移多补少方法——讲解例题——巩固练习——总结课堂,整节课环节清晰,特别是练习设计非常新颖,有辩一辩、说一说、露一手、聪明宝贝等题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课堂中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能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彭老师安排整堂课的教学素材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连贯性还要加强。
2、精心设计的每一课堂环节在教学中要落实到位,尽量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3、在教学例题后,可让学生把平均数与各实际数进行对比,学生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平均数有可能比实际数大,也可能比实际数小,还可能等于实际数。这样一对比,后面的练习题“辩一辩”学生应该能更快更准确地回答出来。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它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浅,也可能比126厘米深,还可能正好是126厘米。
4、新教材的数学教材图例非常多,我觉得不管是在新授还是练习题当中,都应先让学生去理解图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再让学生去解答。
总的说来,彭老师在教材的钻研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今后能课堂教学当中应用到位,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2014-2015学年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帮帮忙,拯救即将分手的爱情
中考数学考点:圆的公式汇总考点精讲
中考数学考点:矩形考点详解
警惕:高考数学备考中存在的18个风险
2010年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简评
昆明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题点评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指导:做题需要分类讨论
中考数学考点:圆的面积公式考点精讲
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考点:正方形考点详解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中考数学填空题解题三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中考数学指导:数学优化复习的4大方法详解
中考数学考点:有关椭圆的考点精讲
中考数学复习提高成绩的三大法宝
中考数学考点:圆的基本性质
数学模型看:最迷人女性体型
中考数学冲刺阶段复习攻略指南
中考名师辅导数学篇(四)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名师指点:中考数学如何冲刺
中考数学考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考点精讲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用分类思想解几何多解题
冲刺中考: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中考数学考点:圆的性质及定理考点精讲
中考数学考点: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中考数学考点:三角函数值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