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5
收藏
2.5.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教学内容:第二册教材
4
6、
4
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习,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习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2015学年五年级百分数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同步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合数分解质因数知识点
2015小学数学二年级上7的乘法口诀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2015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同步练习题
小学2015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选择题练习
2015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加法知识点
精讲小学三年级数学减法知识点
2016年小升初数学比例问题训练题(含答案详解)
品读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精编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
数学《垂直和平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
2015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圆的认识》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圆的认识》习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5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2015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练习卷
201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随笔 同步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
六年级数学单元同步练习:圆的周长练习
2015二年级数学:竖式乘法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百分数小数与分数的互化练习题
201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测试题(新北师大版)
201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模拟试卷
详解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习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垂直和平行》同步练习题:四年级
精编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