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4
收藏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一册P110-112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及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周长的计算。 2、难点:建立圆周率的概念。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圆片、尺子、线。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一个正方形 和一个圆,唐老鸭 和米老鼠分别沿着 它们各跑一周。 激趣导入: 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 实际就是求什么? ⑵什么叫做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 几倍? ⑶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 实际就是求什么? (板书:圆的周长) 认真观察 思考回答 2、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 些什么问题? 纷纷发表 自己想探 究的问题 3、概括概念。 课件:显示圆,并 闪动圆的周长。 概括什么叫圆的周长: ⑴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⑵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 长? ⑶什么叫圆的周长? 4、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摸和说周长的概念
二、操作演示 自主探索 1、测量圆的周长。 ①绕线法。 ②滚圆法。 ③设疑激趣。 ⑴利用桌上的工具,测量圆片的周长。 要测这个圆的周长,该怎么办呢? ⑵找出生活中的圆,不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出周长的例子,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小组合作测量,后演示测量方法: 绕线法,滚圆法。 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②填写实验报告单 ⑴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圆 片,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⑵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着倍数关系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分组测量桌上任意三个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并填好实验报告单。 ⑶引导观察报告单的数据发现规律。 操作实验 周长 C 厘米 直径 d 厘米 -比值 保留两 位小数 从他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③(课件)验证: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理解周圆率的意义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①圆周率。 ②周长的计算公式 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自学书本P111页。 通过看书,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思考汇报
三、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例1 2、练习反馈:“做一做”。 3、各小组互相出题求圆的周长。 4、思考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 的收获?
开放教学过程
在碰撞中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从源头开始的学习与思考
让学生爱上数学日记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现代课程观视域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策略
谈谈数量关系
浅谈教育
挖掘课内外资源 提升数学素养
教师要做有“心”人
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有效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
反思“转变学习方式”说
问题何在?对策何在?——数学课堂观察与沉思
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
新课程呼唤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情感: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实践 探索 交流
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多元智力理论呼唤教育的个性化
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即时评价
应对“后负迁移”的小课题研究
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情境创设,我们该关注什么
理想课堂高年级学生评价初探
浅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数学新课堂不能承受之伪——新课标下教师若干教学行为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