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比一比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比一比

比一比

2013-06-13 收藏

比一比

使用教材 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一册(人教社)。

教学内容 比较的思维方法(第2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大、小”,“长、短”和“多、少”等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并初步理解“大”、“小”,“长”、“短”,“多”、“少”,“同样多”的基本概念;初步学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下”、“左”、“右”。

(1)用手在空间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

(2)用手在桌面上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

(3)把数学书放在桌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2.数数。(教师把实物图粘在磁性板上,要求学生数数。)

(1)左边贴4只小鸡,右边贴7只大公鸡。

要求学生说出:左边有4只小鸡,右边有7只大公鸡。

(2)左边贴6辆汽车,右边贴5辆卡车。

要求学生说出:左边有6辆汽车,右边有5辆卡车。

(3)第一排贴8朵红花,第二排贴3朵黄花。

要求学生说出:上面一排(或第一排)有8朵红花,下面一排(或第二排)有3朵黄花。

[评:复习的方法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形式多样,符合刚入学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复习的要求简单明了,较为适宜。复习的内容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复习可以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授

1.比较大小。

(1)出示皮球实物。问:这是个什么球?这个皮球是大的,还是小的?让学生意识到:光是一个球,不能比大小。

(2)又出示乒乓球实物。问:这是个什么球?乒乓球和皮球在一起,哪个球大?哪个球小?(皮球大,乒乓球小。)

[评:比较是辨别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异同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要说明两个事物某种属性之间的差异,要用比较的方法。一个事物要有另一个事物作为参照物,才能进行比较。反过来说,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参照物,就无法进行比较。因此,盛老师强调指出,“光是一个球是不能比大小的”,这是十分重要的,突出了运用比较方法的基本条件。“皮球大”是皮球把乒乓球作为参照物而得出的结论。同样,“乒乓球小”是乒乓球把皮球作为参照物而得出的结论。]

(3)又出示排球实物。问:这是个什么球?(告诉学生:这个球叫做排球。让学生跟着教师说几遍。)这三个球在一起,是皮球大,还是皮球小?

要求学生说出:皮球比乒乓球大,(皮球)比排球小。

指出:东西的大小是比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说清楚,哪个比哪个大,哪个比哪个小。

指明几个学生说:

乒乓球比皮球小,也比排球小;

皮球比乒乓球大,比排球小;

排球比乒乓球大,也比皮球大;

三个球中,乒乓球最小,排球最大。

(4)出示同样大的红皮球和白皮球各一个。问:这两个皮球哪个大?哪个小?

要求学生说出:红皮球同白皮球同样大。

(5)通过比一比,可以比出大小来。我们除了用球来比大小外,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来比大小?

启发学生注意用同类的事物来比,如老师和学生比人的大小,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比面的大小,等等。并且要求把话说完整。

[评:比较是要在同类事物之间进行的,或者比较某些事物之间的同类属性的差异。这一点应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清楚。盛老师指出这个问题是很及时的。]

2.比较长短。

(1)出示一支粉笔、一支钢笔和一支没有削过的铅笔。先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笔的名称,再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笔的长短。(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完整,要求说清楚哪种笔比哪种笔长,或哪种笔比哪种笔短。)

(2)出示两支已经使用过的、但长短不同的铅笔,让学生比较长短。(教师可以左手拿长铅笔,右手拿短铅笔,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左手拿的铅笔比右手拿的铅笔长,或右手拿的铅笔比左手拿的铅笔短。)

(3)出示两支长短相差约1厘米的铅笔,分握在左、右手,让学生比较长短。(因长度相差不大,分在两处,无法精确比较。)

教师再将这两支铅笔参差地握于一手,让学生比较长短。(因为两支铅笔的一端没有排整齐,所以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

问:想一想,怎样才能比出长短?

学生可以想出把铅笔竖放在桌面上,使下端一样齐。教师再将铅笔横放在黑板面前,让学生观察有一头对齐。然后让学生说出上面的铅笔比下面的铅笔长或短。

指出:要比物体的长短,不管是竖放还是横放,总要使物体的一头对齐,才能比得正确。

[评:如何进行比较,即选择比较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盛老师通过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的方法。这样启迪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3.比较多少。

(1)出示4个杯子和4个杯盖实物。先让学生数一数:杯子有几个?盖子有几个?

指出:要知道这些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可以把一个杯子和一个盖子一对一对地搭配起来。(教师边讲,边将盖子一个一个地放在杯子上。)

问:是杯子多,还是盖子多?

指出:每个盖子和每个杯子正好全都配对起来了,我们就说,杯子和盖子“同样多”。

(2)出示5个杯子和4个盖子实物,让学生比一比: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

再出示5个杯子和7个盖子实物,指名学生到前面来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盖子配对起来比一比,看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多几个?哪个少?少几个?(要求把话说完整。)

[评:一一对应是数学领域中常用而又十分重要的方法,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它能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学思想对解答应用题,是有很多用处的。]

(3)出示6支粉笔,指名6个学生到前面来,每人拿一支粉笔。看看每人手里是不是都有一支粉笔?6支粉笔是不是都被拿走了?粉笔的支数和走到前面的小朋友的人数哪个多?

再出示5面小红旗实物,指名3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每人拿一面红旗。看看每人手里是不是都有一面红旗?5面红旗是不是都被拿在手里?红旗数和小朋友人数哪个多?

(4)教师在黑板上左边画 4个正方形,右边画 4个三角形。

问:刚才杯子和盖子比多少,可以把每个盖子放在杯子的上面,一个一个对起来比;小红旗面数和小朋友人数比多少,可以每个小朋友拿一面红旗,一个一个对起来比;现在黑板上画了正方形和三角形,怎样来比它们个数的多少呢?

指出:我们也可以一个一个对起来比。(教师边说边在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用虚线一个一个连接起来。)

问:正方形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哪个多?

[评:演示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比演示具体实物要抽象一些。有些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就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盛老师的引导、过渡的方法是得当的。]

(5)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2页,教师同时挂出和课本第2页相同内容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右上角的杯子和盖子中间的虚线,使一个杯子对着一个盖子,领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6)引导学生观察中间的红花、白花图。

问:这圈里(指红花图)都是什么颜色的花?圈里有几朵红花?这下面的圈里(指白花图)都是什么颜色的花?圈里有几朵白花?

指出:要比较红花和白花的多少,可以把上面圈里的红花同下面圈里的白花一朵一朵对起来。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把它们一一对起来?(教师用彩色粉笔在挂图上把红花和白花用虚线一一对起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本的图上也用虚线一一对起来。)

每朵红花都对上一朵白花吗?每朵白花都对上一朵红花吗?

红花和白花正好都对起来了,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红花和白花怎么样?(同样多。)

(7)引导学生观察下面的白羊和黑羊图。

问:这圈里(指白羊图)有几只白羊?这圈里(指黑羊图)有几只黑羊?我们可以画什么样的线把白羊和黑羊一只一只对起来?(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虚线。)

再问:把黑羊和白羊对起来后,黑羊有没有全部对上白羊?白羊有没有全部对上黑羊?我们可以说白羊比黑羊怎么样?还可以说黑羊比白羊怎么样?

指出:白羊有7只,黑羊有6只。我们可以说白羊比黑羊多1只,也可以说黑羊比白羊少1只。

三、巩固

让学生看着课本第2页的图,练习说完整的话。如左上角的两幅图:

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皮球小。

上面一支铅笔比下面一支铅笔长,下面一支铅笔比上面一支铅笔短。

以下杯子、杯盖,红花、白花,……作类似的训练。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大小,比长短,还学习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大家懂得了大和小,长和短,多和少,或者同样多,都是比出来的。下课以后,大家可以互相比比,哪个小朋友的个子高些,哪个小朋友的个子矮些;哪个人的年龄大些,哪个人的年龄小些;每只手的手指是不是同样多。回去以后,还可以数一数,你家里有几个男的,有几个女的,家里的人是男的比女的多,还是女的比男的多,把比的结果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看你们说得对不对。

评析 这一节课渗透了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不可能马上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运用具体实物和图画,让学生进行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初步接触和了解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教学要求较为恰当,引导、启发学生的工作做得很好。这样,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教的内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