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013-06-13 收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口算方法.

(二)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视算:

11-8 12-7 17-9 14-6

2.口算:

50+9 30+8 4+60 7+80

3.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

30+(11-4) 40+(15-8)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新课.

(1)复习旧知

教师边口述边板书例1的第一问,23减2得多少?(23减2得21)

师:你是怎么想的?(把23分成20和3,先算3减2,3减2得1,20加1得21)

(2)以旧引新

师:23减2得21,如果用23减7呢?(教师边说边板书例1的第二问,23减7呢)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2.学习新课.

(1)设疑引欲

先让学生观察算式:23-7,并与23-2比较找出这两道题的不同之处.(23-2个位上的数够减,23-7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称它为退位减法.(同时板书“退位”二字,把课题补充完整,然后教师放投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从3根小棒中拿出7根不够拿)

师:3减7不够减怎么办呢?

(2)指导探索

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2捆,右边摆3根,想一想:要从中拿出7根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教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教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摆法:

①先拆开1捆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7根,剩下的3根和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6根,再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②先拆开一捆是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最后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③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④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去掉7根还剩16根.

23-7=16

(3)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因为得数都是16.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点拨下(如果被减数比较大是83或93呢)同学们得出了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把被减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十几的数,就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所以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4)形成表象

师:你们讨论得很认真,请同学们按照第二种方法再用小棒摆一摆.(学生边说边操作)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是怎样摆的.

(5)概括算法

师:看算式,谁能说说怎么想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同时擦去其它方法的算式)

板书:

想:3减7不够减,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0再加6得16.

师: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数不够减时,分三步进行计算:

①分——先将被减数分解出十几.

②减——用十几减去一位数.

③加——把差和剩下的几十合并起来.

(6)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2.课本第72页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指名说第二行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把题目抄写在黑板上.

3.做一做的第2题:

想:0减6不够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简缩思维过程.

师:观察黑板上的每道题,想一想得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将被减数分解出十几)

师:运用这个规律,怎样算就能又对又快呢?(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用十几减,十几减几等于几;十位上少1,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用简缩后的思维过程把黑板上的每道题再算一遍.(同桌同学互相说悄悄话.)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减一位数是本单元教学难点 之一.为了分散难点,采取以旧引新的教学方法.设计了3组复习题,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做铺垫.通过找新旧知识的分化点,点明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充分利用学具,“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算法.”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新知.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理解减的方法,掌握口算过程.在“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通过讨论确认“最佳”的口算方法.

在掌握任意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迁移,学会整十数减一位数的方法,在学会一般的计算方法后,又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

本节课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从动作感知入手,到形成表象,逐步悟出退位减的算理,最后归纳出口算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板书设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