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用好主题图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用好主...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低年级教学...

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用好主题图

2013-06-13 收藏

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用好主题图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在实践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

一.给“主题图”编个故事。

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学第1册第29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我编了个“小猴生日”的童话故事:(第1幅组图)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第2幅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森林里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第3幅图)走出大森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理论的认识,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2.以重大时事为载体编故事。主题图引入时事,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问题的“引爆”强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第2册第81页“认识时间”时,以引入“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国家大事为背景。(出示“上课”主题图)现在是几时?(8:15)小朋友在上课,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述“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故事呢。(课件播放录像)我问:“神州五号”是什么时间发射的呢?(9时)杨利伟出发多长时间了?(1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我边说边演示。)首次从太空传来杨利伟清晰洪亮的报告声,指挥大厅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时候是几时?(9时5分)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走过五小格)报告船箭分离成功,现在是几时?(9时10分)为什么?(分针走过两大格)飞船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正确掌握时间是杨利伟的生命线,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当报时员,一人拨钟表,一人填钟表上的数字)帮杨叔叔算一算:从9时出发,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时各是几分(5分、10分、15分、20分、25分......)现在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1大格)是几时?(1小时)说明1小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时=60分)现在时间已过1小时,飞船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在湛蓝的天空中飞翔,在飞行第7圈时,杨叔叔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展示什么?(鲜艳的国旗)谁知道是在什么时间?(12时35分)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是第二天早上,请看神州五号着陆过程(课件演示),我说着陆过程,学生记时间(两种记法):

飞船返回舱返回制动点火——5时58分(5:58),

地面与航天员通话,杨利伟表示飞船工作一切正常——5时44分(5:44)

返回舱弹伞——6时11分(6:11)

返回舱主伞脱落——6时25分(6:25),

温家宝总理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6时31分(6:31),

神州五号成功着陆——6时33分(6:33),

胜利归来,杨利伟向人们挥手——6时38分(6:38)。

2 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1.让学生演一演“主题图”。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 在教学中, 根据情况我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如第1册第18页“第几”的内容有一幅“购票”图, 教学时,我让学生扮作:穿红衣阿姨、老大爷(替代穿绿衣阿姨)、小朋友、解放军、青年叔叔,并凌乱地站在讲台边。我说:“他们为排队的事情而 争吵,请你们帮助他们排排队, 并说一说他们总共有多少人, 谁排第几?”有的以先来后到顺序排队(体现约定俗成的有序规则);有的以解放军排第一(体现拥军关怀);有的以小朋友排第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美德);有的以老大爷排第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美德);有的学生还以阿姨的孩子在家等待,穿红衣阿姨应排第一(体现对母爱的关爱)。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教育,既体现了约定俗成的社会有序规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谦让美德, 思想教育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 是有机渗透,体现“三维”目标 的有机整合。

2.让主题图“班本化”。当教材上提供的主题图场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时,可把主题图进行“班本化”处理, 这样做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第2册第5页“位置”的主题图时是这样做的:(1)你能向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吗?(我在第几组第几个)把你的位置填在座位卡上。(2)打乱座位卡后再重新分发给每个学生, 让他们重新找座位, 再请几个同 学读出新位置号。(3)开展“猜猜我的邻居是谁”的游戏。(4)让学生当回小老师, 用第几组第几个给某同学安排座位。又如在教学第2册第72页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作业评比”的主题图时,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等等,让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从自己非常熟悉的班级中去搜集信息, 提出问题, 直接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使主题图模拟化。主题图模拟化是指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虚拟活动情境中获得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感受,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如我在教学第2册第67页“两位数减一位和整十数”时, 在一年级一班教室模拟“小小玩具店”开业情境,让学生体验“买卖商品”的活动。当出示以下8种可爱的玩具时(恐龙5元、小狗4元、大象2元、女布娃娃8元、公主布娃娃35元、男布娃娃12元、小轿车15元、飞机36元),学生都很想要这些玩具。此时,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钱。我顺势引导合作小组打开桌上的小钱包,拿出里面的人民币,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报总数。然后, 让学生根据人民币的总数购买自己小组喜欢的一种玩具。此时我引导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想买什么?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很自然地列出不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当学生把算式都展示出来时,我从中抽取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及合作交流掌握口算方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同 桌合作(一人一道算式)完成另外几道题。

通过“主题图”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主题图是前奏曲,“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主题图是主旋律,教学时应把握:学生是“主题图”学习材料的呈现者;学生是“主题图”数学问题的发现者;学生是“主题图”数学活动的体验者。只有这样,“主题图”呈现的内容,才会逐渐变得完满,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主题图才会生动起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