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收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叫做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解答一半用图画一半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为正式学习解答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准备。
教具准备
主体图和小棒
教学重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9+3= 9-4= 19-9= 9+6= 9+8= 9-9= 10-9= 9+9=
2. 9+7,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 完成课本102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填在书上。
二. 新授课
1. 出示课本101页的例3的主体图。
(1)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有什么?(乐队有5人)又告诉我们什么?(唱歌的有9人)要我们求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已知条件。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叫做问题。
提问:这道题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教师:我们现在已学过的题目,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请大家同桌的互相说一说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和问题。
(2)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因为是把唱歌的人和乐队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列式:9+5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种一半用文字表示的应用题叫图文应用题。(板书课题)
小结:我们以后做这样的应用题时,都要首先看清楚题中告诉我们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算式来。
(3) 9+5怎样计算呢?
请同桌的同学用摆小圆片的方法,讨论9+5怎样计算。
9+5=14(人)
教师:在14后面写有“(人)”,这“(人)”是单位名称,应用题解答完后都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2. 完成课本101页的做一做。
出示主体图。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原来有9个,小朋友拿来6个南瓜。)
请大家把这道题的两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该怎样列式。
列式:9+6=15(个)
提问9和6分别表示什么?得出15个,这15个表示什么?15后面括号里的“个”表示什么?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102页的第1题。要求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9+3=12(只)你是怎样计算的?
2. 完成课本102页的第3题。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 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那些地方相同,那些地方不同?
汇报: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用图和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名师指导:如何打好七年级数学的基础
初一数学追及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指导
初一数学指导:如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一数学的学习”
名师指导:初一学生三招学好数学
名师指导:初一数学应该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
名师指导:数学学习方法回答
初一数学重要概念梳理:同类二次根式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名师指导:初一数学经典试题以解析
如何学好中学数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
名师指导:学好初一数学的“窍门”
七年级数学全册复习提纲
名师指导:怎样打好初一数学基础?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篇(1)
初一数学指导:初一数学如何由小学数学过渡?
名师指导:针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初一数学指导:总结才能提高
名师指导:数学分块复习保证一周三次练习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实数的运算与大小比较
名师指导:初一数学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数学指导: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
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初一数学指导:新初一暑假数学学习五要素
名师指导:初一数学应该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名师指导:期中考前初一数学英语根据强弱科分配时间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知识点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