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1
收藏
练习四(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 89—6 = 36+40 = 85—40 = 55+22 =
45+3 = 75—4 = 67—30 = 34+5 = 73+20 =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练习四(1)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四5~9.
教学目标: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 练习四5。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 练习四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 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2.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8.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3.2函数的单调性(二)
2.2函数的表示法
7.5.4曲线和方程4
5.4.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
5.4.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
5.6.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律(一)
7.6.2圆的一般方程
6.5.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二)
6.1.2不等式的性质(二)
6.4不等式的解法
8.2.2椭圆的几何性质2
7.4.2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7.6.3圆的参数方程
2.1.2映射
5.8平移
6.5.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
6.3.4不等式的证明(4)
6.2.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6.1.3不等式的性质(三)
7.4.1简单的线性规划(一)
5.1.3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二)
7.5.3曲线和方程3
6.2.1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6.3.3不等式的证明3
7.6.5圆的综合问题
2.3.3函数的奇偶性
2.3.1函数的单调性(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