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2015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苏教版2015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新苏教版2015

新苏教版2015

2016-03-16 收藏

2015-2016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1)班共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上学期数学优生率68.6%,及格率100%。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表现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速度快、正确率高,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专注于课堂,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成绩不够理想。所以,新学期,训练的重点我将放在综合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班有8名学困生,分别是黄安、姜家远、周雨欣、黄甜、于欣、仇赟等,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贪玩,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本学期我会多动脑,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各个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统筹规划第二学段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选择教学内容时,把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学生未来生活需要,尤其是继续学习的需求放在首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注意面向全体的同时,保持教学内容适度弹性,努力体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或超过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教学的新知识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和《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比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本单元还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元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

《确定位置》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但那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 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总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制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预算等问题;《绘制平面图》是新编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此外,第七单元是总复习,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将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编排。

本册教材编排特点

1、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不再要求学生认识众数和中位数,且学生在现阶段很难弄清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本次修订删去了实验教材中众数和中位数的内容。

由于解决与圆柱、圆锥的有关问题时,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教材一方面通过底注说明解决问题时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另一方面,通过示例明确:可以用含有 “π” 的式子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安排,既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又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烦琐的计算而引起的厌学情绪。

《确定位置》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材进行了调整,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例如,描述物体相对于某一观测点的位置时,通过在平面图上标注”偏东”或“偏西”的角度,画出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等方式,以简化操作、计算和思考的过程;描述路线图时,对于运行方向,只要求学生用 ”北偏东”“南偏西”等方位词进行描述,不具体到偏离的角度,对于运行距离,要么不涉及距离,要么在平面图上直接标出某一段路程的实际距离,不要求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

2。选择典型例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必然途径。而选择结构典型,难度适中的实际问题,又是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为此,教材精心选择能有效激活学生策略意识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例如,教材25页的例l 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仅凭直觉和经验又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自然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呈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再如,教材26页的例2 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能有效激活学生在例1 的学习中积累的认识与经验,促使他们积极展开探索与思考,并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为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3。 精心设计练习,增加应用能力。

本册教材在每道例题的后面都安排“练一练”,内容指向例题教学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在两道或多道例题的后面安排一次练习,练习设计题量适中,层次清晰,形式多样。

如《扇形统计图》中的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第1题同时呈现两幅扇形图,分别表示小华家两天的食物搭配情况。要求学生评价这两天的食物搭配“哪一天更合理些”。编排这道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两幅图里的数据的比较,获取扇形图传递的信息,并引发深入的思考。第2题把“估计”引进扇形统计图,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干果所占百分比之和应该是1(100%),如果明显小于或大于1,则表明估计不够合理。这里通过教材的每一道例题和每一道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统计能力与应用能力。

4。完善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

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关单价、速度的两组数量关系,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间的关系也有过一些渗透。本册教材结合反比例意义的教学,揭示了工作效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过程中,总结出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关系式。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此外,教材还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反比例图像,既丰富了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向每一堂课要效率。

2。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武装课堂。

4。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5。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6。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注意宽松氛围的营造和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促进从小热爱学习习惯的养成。

7。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9。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0。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29课时的《总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0%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以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