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9
收藏
8 ,7加几
8、7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8、7加几,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推断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15根、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气球、有算式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新知识,题目是《
8、7加几》。(板书课题)同时老师还准备了很多礼物要送给那些上课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气球)谁能用连加很快地计算出气球上3个数字的和?
9、
1、3
2、
8、4
7、
3、6
生:计算出结果,并说说怎么样算速度快。
小结:先把可以凑成十的两个数加起来,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凑十法”。然后再加第三的数就能很快得到结果了。
二. 动手学习新知
环节1: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想出道难题考考你们。(出示“喇叭图”)
生:看图说图意
师:左边盒子里有8个,右边有7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算式计算?
生:8+7
师: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快计算出8+7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喇叭先摆8根再摆7根,然后挪一挪,计算出结果。
生:分组进行操作
师:巡视指导
生:上台演示,讲解计算过程。
师总结:刚才小朋友通过摆小棒很快知道了8+7=15,那么在算式中怎么来表示呢?(板书过程)
1.先把7分成了2和5,为什么只能分成2和5呢?(因为2和8凑成十)然后求出2+8=10再算10+5=15。把书上填完整。
2.还可以把8分成5和3,为什么只能分成5和3呢?(因为3和7凑成十)再算10+5=15,把书上填完整。
环节2:
师:刚才我们计算8+7的两种方法就是用了“凑十法”。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那就请你们来看看8+9怎么计算。 生讲解,教师板书。
三. 练习、游戏巩固新知
环节1:
师:学会了
8、7加几的方法,就请小朋友自己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
生:动手完成,讲解过程
师小结:凑十法有很多种,大数凑十比较简单。找到窍门就能很快算出算式结果。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开小火车口算。
环节2:
学生分组进行口答计算,并让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8+10
7+1 7+2 7+3 7+4 7+5 7+6 7 +7 7+8 7+9 7+10
环节3:
师:小朋友进行计算的本事真大,那么我们就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生:拿到写有算式的“蘑菇”到黑板上找到对应的篮子放进去。
师:引导学生找出游戏中隐藏的算式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环节3: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助一些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出示:写有很多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出相对应的算式,把小动物送回家
生:上黑板进行游戏
师:小结算式的规律和计算方式。
四.总结组织下课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测试题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蜜蜂用数学忙些什么
初中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常见的面积定理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的加减法单元测试卷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老木匠算半径的奇妙方法”
[第二章]直击整式加减新题型
[第五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初一数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方
初一(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如何打好初一数学基础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法
[第八章]直击整式加减新题型
初一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 二
初一数学不好怎么办
[第一章]1.1.1有理数的难点解析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期中考试复习方法指导
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第五章]平行线概念解读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材料
如何学好数学
[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
[第八章]“整式的加减”能力自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