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收藏
这课是在学习了因数、倍数以及奇数、偶数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本人设计主要的知识内容有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自然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的关系。这个设计的特点是:
1、《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传统教学此内容时以讲授和练习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学设计把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形式,本设计还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有关质数合数的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2、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课一开始,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来分类,也没有先让学生把20个连续自然数的因数写出来后,按有一个因数、两个因数和两个以上因数分类,而是在学生知道了奇数、偶数是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自己大胆猜测自然数还可以按什么方法分类。当学生自己确定可以以一个自然数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后让学生实验、观察,并剖析自然数因数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数按约因数个数少来分类。这样设计教学,较之以前不同之处是让学生主动地猜测、实验、观察、发现,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兴趣学习了,积极思维了。
3、在教学生找10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总之,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三)
经历观察活动——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片断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 教时 统计与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上 统计与可能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第2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3 教时 练习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预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第5课时: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