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9
收藏
课桌有多长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 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 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 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习》p6
小纸条
课件
( )cm
2
( )cm ( )cm
( )cm
河市中学八年级下《反比例函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同课异构(二)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荟萃学校:矩形的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应城开发区学校 人教八下 20.1《数据的代表-意义及应用》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6.3.2分式方程应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关中学 人教八下19.3《梯形》(公开课)ppt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分式方程的应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分式的乘除(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性质》(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6.2.2 分式的加减(2)
八年级数学《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分式基本性质》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分式的基本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矩形》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20.1.1平均数(第1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矩形的定义、性质》杨兴中学 (骆科宇)
中牟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6.2.3整数指数幂
八年级下《反比例函数复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分式的基本性质》1
分式方程应用题(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5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等腰梯形的判定》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从分数到分式》ppt课件之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