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1
收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具备笔算乘法等计算基础,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运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
1、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想通过创设包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尝试经历估算以及笔算的探究过程。
2、引导质疑法,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渗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讨中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获取新知,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质疑的心理**,动手操作时的探究**,归纳结论时的思维**,综合练习时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发现方法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回顾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包装
扩大了10倍 一位小数 2.6 2 6 扩大了10倍 一位小数 0.8 8 -------缩小100倍
两位小数 2.08 20 8
小结:①先把小数当成整数去乘。
②再看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说明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
“用符号记录数据”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比多少》教学方案
“十几减9”教学设计及说明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统计》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案例与评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
“假日小队”教学设计及说明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幻灯片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我们认识的数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简案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第一单元《减法》教材分析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采松果》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认数》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