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0
收藏
本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对照自查的地方,比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顺畅自然的教学结构,教师对多样化算法的尊重等,都闪耀着教师以生为本教学思想的人性光芒。学生在此种课堂氛围之下,如沐春雨般地灵动飞扬。比如生2、生3充满理性的算法争论,学生对组内交流孕满孩子气的俏皮描述以及个生对余数填零继续除的结果的理性思辨等教学场面,都充分说明了他们对这种教学环境的喜爱和投入。
与学生的个性鲜明、理性投入相比,教师个人的表现则黯淡了不少,整节课,我们难见教师掷地有声的语言,更难见教师精准而犀利的概括或评析。或许教师隐匿自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给学生让路,促学生通过思想交流自我点亮的教学理想初衷,但教师却忽视了对这种缺乏教师学科知识有效支撑的课堂,会演变成一个缺乏发展韧性课堂的极大可能性的考量,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略些浮华,比如,教师对学生算理含混的视而不见和放任纵容;比如,教师对学生多次类似问题出现的无策无方等,都让人有课堂亮点搅了学生发展大局的担忧。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从前台退居幕后,究竟应该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一堂课走学生的路,行学科的道,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助力?显然,单从学生学习状态单方面的改善方面入手是不足以实现这个目的的。我想,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应该在履行好倾听者和组织者角色的同时,时刻做好一个发现者和提携者的准备,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适时点拨,既要猛烈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又要让学生能沉得下心来,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扶助他们实现由发现者到学习者双重身份的自觉转换,才能把他们引向真正自主、互动学习的成功。
这,正是这堂课教师所缺少的,也是我们所应悉心反思的。
青岛版数学九上3.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ppt课件(2)
青岛版数学九上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九上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ppt课件3
2012青岛版九上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九上4.1《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的应用)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3.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3.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4.2《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九上3.2《配方法》ppt课件(4)
2012青岛版九上4.3《圆周角》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1.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九上3.3《公式法》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4.1《圆的对称性》ppt课件3
2012青岛版九上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ppt课件4
2012青岛版九上1.4《图形的中心对称》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4.1《圆的对称性》ppt课件2
青岛版数学九上4.1《圆的对称性》(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1.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3.3《公式法》ppt课件2
青岛版数学九上4.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判定及性质定理)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3.1《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3.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1.5《梯形》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3.1《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九上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3.1《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九上4.1《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ppt课件
2012青岛版九上1.5《梯形》ppt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