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
收藏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师的巧引妙问中,在学生的充分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1.步步紧扣,引导学生做数学。
听见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本节课正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实践探究,学生才对这一内容有了本质的理解。
(1)在动手实践中做数学。
学生在第一次动手实践之前,对于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情况的认识是模糊的,没有具体、准确概念的,因此当学生发现了矛盾冲突时,就产生了对问题思考的欲望。就像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三条线段,怎么有的围不成三角形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做基础,学生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目的性就更强了。
(2)在合作交流中做数学。
有分享,就有快乐;有合作,就有火花。的确,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交流、思考、探究。学生的思维被真正地激发了。
2.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本节课尤为突出的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本课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判断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总结,而是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点拨、引导。
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后,大多数同学都有所发现时,老师说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在刚才的合作交流中,同学们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合作能力,还有许多的发现。
当学生操作到位,思考角度合理准确时,老师说这组同学,能够把两边合在一起,跟第三边去比较,发现了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也找到了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真会思考!
当学生的叙述发生偏差,不够准确时,老师及时引导、纠正老师还请同学们注意,我们是用三条线段来围三角形,只有围成了三角形,我们才能把它们称之为边。
教师语言准确、富于引导和启发。恰当的纠正和评价,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有序。同时,作为女教师,语言激情洋溢,并且简练,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准确演示,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克服实验方法、水平的限制,准确地看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认知难点,有的学生对此虽然表示赞同,但并不确切理解原因。在这时,教师进行电脑演示,通过边围边放大,使学生从直观上突破这一难点。
4.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
看,一个反例就说明我们的发现不够准确,换句话说不够严密。怎样补充才能使它更加严密呢?
对比着思考,又有怎样的发现?
在这看似不经意间,数学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必修2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试题
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数学
高一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习题(7)
2010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数学文科二模试题
高二数学试题第一学期期末(金山区2005学年度)
2012年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题练习(三)
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届高三第七次考试数学理
2006级高三数学单元测试题 导数复数(理科B卷)
2009届湖北省高三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文)
江苏南通中学高二数学上算法初步单元测试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高考题型
湖南高中数学竞赛试题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与数列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联考及答案
2011年高考数学函数的图象练习及答案
2009届重庆市高三数学调研抽测数学试题(理科)
高一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单元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基本语句练习题
广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梅县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数学月考试题及答案(理科)
高二单元试题之七 直线和圆的方程
甘肃省兰州市05年高三诊断考试试卷数学理
北京四中一模-高中数学(文科)
2011届高三数学摸底考试及答案理科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不等式基础)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高考模拟数学(理)
高中数学2011届湖南岳阳县一中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数学理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