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既可以结合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进行,也可以在第七单元后进行。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
3.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如感受千克,农村的同学可以通过掂1千克的粮食、蔬菜来体会;城市的同学可以通过掂1千克的水果、饮料来体会。这样不同环境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还可以体会到自己身边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4.这里的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的组数可以根据表的个数来确定,有几个表就分几组,小组轮流进行各项活动。
5.活动前,教师要演示如何称体重和看体重表以及如何使用其他的工具。称体重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先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并把称的结果记录下来,称完体重的同学可以互相背一背,体验一下同学的体重。教师巡视时,要注意了解学生是否会看体重表,是否会记录称体重的结果,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个子小的同学背块头大的同学。活动结束后,应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活动情况。如“小明25千克,我背了背知道25千克有多重,王华24千克,我感觉他没有小明重。”“我们这一组23千克的有1人,24千克的有3人 ……”也可以先称出一个学生的体重,比如小明25千克,让小华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这么重呀!”然后背一背另外一个并估计一下:“你不到25千克。”再去称一称,看看小华估计的对不对。
6.比较物体轻重活动时,小组的每个同学可以轮流做,一个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另一个称一下,判断他估计的对不对。这里除了教材中给出的书本、书包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其他的物品。使用测量工具时,物品应放在托盘的中央,读数时,教师要加以指导。
7.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把他们的记录表交流一下,看看都有哪几种形式,哪些比较容易看出各种体重的人数。之后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体重用画 “○”或别的直观的方法制成一个大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看一看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如,哪个体重的人最多,哪个体重的人最少。等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几只小鸟》练习题(有答案)
新高一学习方法:数学科目
高一数学学习试题:对数与对数运算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要学会巧用时间打基础
高中学习方法:高一数学学习三步骤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设计
怎样学好高一数学——听课篇
高一新生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中)
高一年级数学知识点:高一数学下册同步导学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女生学好高一数学的关键
学高一数学就像吃“牛轧花生糖”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练习题(有答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
如何学习高一数学——课外篇
高一数学学习应注意什么问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高一数学资料:高一数学上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有答案)
2016年一年级数学《7、6加几》练习题(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设计
高分生经验:高一学生谈学好数学的关键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8加几》练习题(有答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高一年级数学各知识点解题技巧口诀
高一新生学习指导:主动预习有效复习
学好高一数学的六个法宝揭秘
帮助高一学生消除数学学习障碍的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如何巧用时间打基础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一新生必须坚守的三大学习法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