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据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关注以下两点:

1.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以学定教”,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主动学习搭桥铺路。

学生有效的自学来源于教师高效的引导,根据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实际,我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发现新知,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这一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情检测卡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青藏铁路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铁路路线图,获取信息。

2.突出青藏铁路,引出课题。

1.观察铁路路线图,汇报:我国的铁路路线图像一张蜘蛛网一样,遍布全国各地;我知道有一条通往拉萨的“天路”就是青藏铁路。

2.认真观图并收集有关数据,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例1)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4.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5.引导学生观察(1)、(2)和(3)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6.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做总结。

1.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列出算式:

(1)题列式:814+1142

(2)题列式:1956-814

(3)题列式:1956-1142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口算或笔算)

3.汇报、叙述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4.小组讨论得出加、减法的意义。

5.观察三个算式之后汇报,相同之处:这三个算式都是由814、1142和1956这三个数组成的。不同之处:(1)数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2)在加法中,814和1142都是加数,1956是和;在减法中,814和1142是减数或差,1956是被减数。

6.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1)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2)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3.猜一猜我是几。

(1)我减去62得128。

(2)356加上我得654。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分钟)

1.完成教材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4页2题。

1.独立完成,并思考是根据什么直接写出得数的。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汇报,并叙述写出等式的理由。

4.填空。

128+(  )=300

687-(  )=285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