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

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2015-12-29 收藏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则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障碍,需要去思考,帮助,解决。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恢复心理平衡,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校承担WHO/中国“健康促进学校”研究课题,提出“办健康学校,培养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者在开展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放弃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觉得教师和他们离得很近,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组织男女生比赛,让四个女生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长边上,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短边上,向中心抛圈,结果女生都投中了。男生不服气地说这样不公平,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抛的路线长度不同,“怎样才公平?”“一定要抛的路线长度相等。”“那怎么办呢?要想使到每个同学与中心距离相等,这些同学站的轨道该怎么画?”几个顺理成章的问题下来,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接受,并乐于探究。接下来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办法画圆,并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时,学生便跃跃欲试、自由主动地去探索,比老师费舌地引导效果好多了。可见,只要了解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一 二、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在这超过两倍的时间里更应该给予学生安全、愉快、和谐的感受,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消除心理负担,积极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这种安全的心理健康氛围。

目前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是由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和学习气氛的过于沉重导致的。例如当听到学生回答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时,有部分老师就会显得不耐烦,生气地对发言的学生说“坐下”,而此时此刻,那个学生也就只好无奈地红着脸低下头。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厉打击,他就不敢再举手发言,慢慢就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和障碍。所以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只有在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想说、敢说、会说,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思考、操作、探索、表达。

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决不吝啬自己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朋友。在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学生圆满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应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很好”、“真棒”、“你真聪明”、“真会动脑筋”等予以表扬,使学生仍然处于兴奋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则用“别急”、“不要紧张”、“慢慢说”、“再想一想”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问题时,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短短一句话,就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新课时,用鼓动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探索,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促进师生双边和谐的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特别是班级的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话语,它能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促进健全的人格的发展。这一点哈佛大学校长就做得很好,一次他对毕业生讲话时,就对“优、中、差”三类学生分别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对优等生说:“你们是哈佛大学的骄傲,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或者是总统的竞选人”;他对中等生说:“你们是哈佛大学的骄傲,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和骨干”;他对差等生说:“你们是哈佛大学的骄傲,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是各大财团的总经理,是哈佛大学的有力赞助者”。这一富有个性的评价确能激起学生的深思与探索,扬起学生成就的风帆。

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制止相互间的攻击、嘲讽和哄笑,并综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学习成绩等因素,把学生分为三层次,实现“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分层教学。例如我布置“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后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行选择“A、B、C”三个等级的练习,没想到效果极佳,选A的当然很自信,挑战难度最高的;选B 的也不甘落后很快完成;选C的同学并没有出现我想象的窘象,而是让我高兴地看到“他们由于选择的题目是难度最小,都能把题作出来,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再产生自卑,换之而来的是成就感,使民主教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尽量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向高难度挑战,成功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优化的教学环境。

四、挖掘健康教育的因素。

教学活动过程同时也是心理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能动地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挖掘学生心理潜能,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作用。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在数学教学中可进行有序、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创造思维的训练、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个性等。如教学四年级课本练习“用数字0、1、3、5、7组成数字不同的五位数”,我就训练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写数,即:75310、75301、75130、75103、75031、75013、73510、73501、73150、73105……,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还可以结合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我教一年级统计,在学生认识统计方法后,让学生统计全班喜欢吃的水果,观察统计的结果你会怎样购买水果?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钱,知道受欢迎的水果要多买一些,不受欢迎的要少买一些,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教育他们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使他们既能掌握“统计”知识又能掌握一些健康知识。此外,教师还可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如通过分组竞赛,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等心理品质。

五、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环境里,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碰到了困难,没办法直接度量圆边的长,到处圆溜溜的,怎么办?在此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在小组里不能解决,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随着学生的分析,种种方法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可以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长;还可以直接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这样的交流讨论,训练了学生的头脑,促进他们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形成有意义的思想见解。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就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时的那种满意的心情。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可以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