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浅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浅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2015-12-29 收藏

浅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关键词】教学,实验课,数学,浅谈

数学实验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其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现实性原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实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3.开放性原则。就是课堂实验教学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二、设计数学实验教学的几点要求

1.围绕教学目标。实验教学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问题内容的指向应是教学的重点,切入的角度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因无关紧要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2.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故实验设计要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适时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使其能充分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

3.具有探究性。因为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创设实验应具有探究性,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设计新颖,趣味性强。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而新颖、奇特、有趣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应创设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情境。

三、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几种方式

1.运用数学实验作为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菱形”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动手实验的环境,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折出一个直角,剪一刀,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把所得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一个四边形,然后请同学观察所得四边形,它是怎样的四边形,引出“菱形”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菱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借助得到的菱形,探究新知:①观察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②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通过小组合作,集大家智慧,使学生能从线段、角、图形的形状、大小、面积方面得到更多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探究、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另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的知识更易于理解、记忆。

2.在观察——尝试——体验的数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来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拼图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角的转化问题——找等角,这样就可以得出两个思路:①作等角,证平行。②作平行,证角相等。显然,为学生提供自由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促进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也就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