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收藏
一、关于教材:
(1)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开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内容较为独立教材在设计上富有美感,是一堂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审美情趣的概念课。
要据上述分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以及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积极探索,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感受数学的美。
4、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教学重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两者差异
教学难点:找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纸片,剪刀及彩纸。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贺形纸片各一张。
二、教法:本课同于是节概念课,比较抽象,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采用直观教具辅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设颖激趣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法: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有效交往,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探索学习方法,既突出主体地位,又培养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程序:我首先对教材作了处理结合本课要达成的目标,设计多个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课件,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能力。
(一) 创设情景
1、 猜字迷湖中倒影既让学生知道倒影是轴对称,又能从猜迷中体会到猜迷的乐趣。
2、观察规律(注:美术字1、2、3、4、5、6对称图形,问第7个图形是什么)
(二) 给出轴对称的概念,并从上例中观察对称轴。
轴对称:
(三) 通过操作,促进对概念的认识
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通过观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知道折纸是对称轴。
(四) 练习
画线段、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并由此知道点的对称点。
(五) 用电脑演练:如下
对于上述图形,我们可以说甲和甲关于直线L轴对称;也可以说整个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特别是第三个图形,我们可以说等腰三角形的左边和右边关于 轴对称;
也可以说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 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它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上的区别。
同:
异:
(七)练习: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并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1普通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 4角 5圆 6长方形 7正方形 8平形四边形
收获与反思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2014年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 数列有关的解法知识
高一数学知识点解析:指数函数、函数奇偶性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大全
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积化和差公式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集合有关概念
高一数学公式知识点 三角形的面积
2014年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万能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 直线与方程
高一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高中高一数学公式知识点: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一数学知识点指导:集合元素的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点学习指导: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图形观
新高一分班考试数理化知识点汇总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公式知识点 和差化积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对数函数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解析:三角函数
2014年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公式极易口诀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高中高一数学数学函数知识点与导数的重要性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导: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公式知识点:立体图形公式
高一数学公式知识点:阶乘公式
高中2014年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公式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014年高中数学方程式 柱形 锥形体积 面积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