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导学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勾股定理导学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勾股定理导学案

勾股定理导学案

2015-12-25 收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感受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二、学习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验证归纳勾股定理。并进行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每位同学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自主阅读课本本节内容。

(二)、自学、合作探究:

活动一:各小组用8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2拼图。

活动二: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自己的拼图,并说出它的特点。

活动三、计算你所拼的图形的阴影面积,你能发现什么?

每一小组选一种图形写出验证的过程,小组间进行交流。

(三).归纳定理:

① 用语言表达勾股定理

② 用式子表达勾股定理

③ 运用勾股定理时该注意些什么?

(四).定理应用:

例 1、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ABC=________。(提示先构好图)

例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

提示:① AD 与BD有何关系?

② 设CD=x,则AD=

③ 在△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

构造方程来解。

有效训练:

1.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AB边上的高CD的长.

2.一旗杆在离地面6m处断折后,旗杆顶端落于离旗杆底部8m处,试求旗杆的长.

3.两树相距8m,一树高8m,另一树高2m,一只猴子要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数上(假设在数梢上),它至少要跳多远?

4.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8 cm,则它的高为______ cm.

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6,则第三边长为______.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体会

⑴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勾股定理的?

⑵ 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用了什么数学思想?

⑶ 勾股定理可以用来解决那些问题?

(六)达标检测

(1) 在⊿ABC中,C=900,若a=1,b=2,则c=___.

(2) 在⊿ABC中,C=900,AC=5cm,BC=12cm,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

(3) 在等腰Rt⊿ABC中, 斜边AB长为5cm,则斜边AB上的高为______,边AC的长为 .

(4) 一艘轮船从港口出发,先向正北航行30海里,再向正东航行15海里就到一个小岛,请你画出轮船所走的路线图,并求出小岛到港口的距离.

(5)一零件如图,已知AC=3,AB=4,BD=12,求CD的长.

(七) 作业布置 : A层:课本131页练习1、2、3,132页A组1、2、3

B层:(1)课本132页B组:1、2

(2)你能否用下面的构图来验证勾股定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