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全等三角...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反思

2015-12-25 收藏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本节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

鉴于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技能目标:渗透分类思想,逐步学会写出逻辑推理的证明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制定的教学策略:应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教学模式,先对本节内容进行整合,结构先立,第一课时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通过画图探究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第二、第三、第四课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安排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应用的练习题。斜边直角边在具体题目中由勾股定理推出。

回顾第一课时教学环节:环节一,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出发,让学生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少需要几个条件,只有一边或一角对应相等可以吗?(极容易否定,让学生口答)。有两个条件呢?分为有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对应相等三种情况。(学生画出反例否定)。有三个条件呢?分为有三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和三角对应相等四种情况,其中根据位置不同两边一角对应相等又分为两边及其夹角和两边以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两种情况,两角一边对应相等又分为两角及其夹边和两角以及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两种情况。环节二,学生在事先发下的半透明白纸上,按照给定的数据画三角形,然后同桌对光重叠,发现完全重合即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效果:学生对组合三角形边和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分类讨论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较高。

反思成功与不足:我的教学设计是遵循新课程理念下的常规教学,虽然没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直观感知,画图操作确定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渗透分类、类比的数学思想。整合本节内容,结构先立,第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画图探究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这样设计,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第一节课就有了很直观的感受,也记忆得很清楚,使学生深刻建立起本节知识结构。第二、第三、第四课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安排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应用的练习题,这样设计,使学生对基本的证明步骤掌握得很好。

上完这节内容,仔细反思回顾,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感觉没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不能很好体现学数学的宗旨为生活实践服务;第二,学生解题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常常会错误的使用边边角。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给学生探究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时间不充足,很多同桌之间画出来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学生很习惯画锐角三角形),全班只出现了一个反例画出了钝角三角形,我匆匆将反例肯定,否定了边边角,但是到后来的练习中才发现,很多学生常常会错误的使用边边角。

基于此,我重构教学策略:针对第一个不足,第一课时开篇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先请大家帮个忙,我手 中

是一块残破的玻璃片,原来是一块三角形的

玻璃片,老师不小心打碎了,但是我又很需

要它,你们说,我能不能根据残留的这块玻

璃片所保留的条件,到玻璃店去做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呢?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可以通过残留玻璃片的两个角和其夹边画出与原玻璃片全等的三角形。

师:为什么这样做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引出课题)

针对第二个不足,把边角分类组合布置学生课前思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用几何画板展示边边角的反例,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要强调边与角的位置关系。

教后感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应该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先将本节知识整合,结构先立,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课堂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