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5
收藏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须两个课时向学生讲授,主要是讲授去括号法则和去分母的方法,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程序。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都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引入课题,再逐步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第一课时是通过买布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要求方程的解来把去括号法则这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二课时则是由一个历史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引入从而学习去分母的方法。在掌握了具体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讲解例题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叙述去括号的法则;学会去分母的方法;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全部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应用去括号法则及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会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将含有分母的方程化归成已经熟悉的方程;
会化归的方法,掌握解方程得程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方程的思想;
埃及古题带来新情景,新情景引入新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全部程序。
教学难点:
熟练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合并。
2.移项的定义及移项的法则。
3.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二、新课讲授
Ⅰ. 请同学们先来看下面的这个问题
问题(买布问题)顾客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俄尺,其中蓝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5卢布,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
师:请同学们用方程来解这道题!
生:设买了蓝布料x俄尺,那么买了黑布料138x俄尺,买蓝布料花了3x卢布,买黑布料花了5(138-x)卢布。
相等关系:两种布料共用了540卢布,列得方程
3x+5(138-x)=540.
师:如何解这个方程呢?也就是把这个方程如何转化成x=a的形式呢?
下面我们用框图表示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由上可知,买了75俄尺蓝布料和63俄尺黑布料。
教师总结:(去括号法则)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Ⅱ.例题分析
例1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顺流速度为(x+3)千米/时,逆流速度为(x3)千米/时。
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得
2(x+3)=2.5(x3).
去括号,得
2x+6=2.5x-7.5.
移项及合并,得
0.5x=13.5
x=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千米/时。
例2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分析: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根据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的关系,列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
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得
4400x=44000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Ⅲ.布置作业
习题2.3 1、2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复习引入 2.例题
例1
二、新课 例2
1.提出问题
去括号法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去括号的法则
二、新课
1.引入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
2.提出问题
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师:用方程解这道题
生:
师:像上面这样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那我们如何解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则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下面我们更全面的讨论问题,以方程 为例。看看解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引导: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由此能否去分母呢?
这个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10,方程两边同乘10,于是方程左边变为
去了分母,方程右边变为什么?我们可以具体算算了。
下面我们用框图表示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教师总结:
(1)(去括号的方法)方程各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程序: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例题分析
例3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份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得
去分母,得
4x+8(x+2)=40
去括号,得
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
12x=24
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4.布置作业
习题2.3 3、4、5
板书设计:
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2圆的对称性(1)课件ppt
高碑店小学五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四)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课件ppt
1.2.1直角三角形判定课件ppt
5.4确定圆的条件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3.1二次根式(1)课件ppt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
丰县初级中学九年级上《二次根式》复习课件ppt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件ppt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课件ppt
第三单元方程综合测试题(冀教版五年级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第1课时)课件ppt
5.3圆周角(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4确定圆的条件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3圆周角(2)课件ppt
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件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课件ppt兴化市海河学校九年级上
1.2.2直角三角形判定课件ppt
5.2圆的对称性(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件ppt兴化市海河学校九年级上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课件ppt
苏科版九上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课件ppt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课件ppt(职称微型课)
3.3.1二次根式的加减(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