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
收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如何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要做好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检查数学应用题只需3个步骤
2016年初三中考数学考点分析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本及答案
2016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代入消元法
小学四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数学2016
201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年初三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年小学三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数学
2016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指导:加减消元法
2016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小学三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2016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布置
2015—2016小学五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2016小学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设计
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精编2016小学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设计
2015—2016小学五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小学二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16年)
2016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七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
2015-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6小学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布置
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2016四年级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参考
(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参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