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收藏
2015年11月25日,我有幸到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名思教研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未来课堂教学研讨峰会》。到达会场,一阵浓烈的学术氛围扑鼻而来。
第一场呈现给我们的是江苏省名教师杜海良的《体积与容积》,课程由浅入深,运用了让学生先观察,再思考,后感悟的方法,一步步让学生去理解体积这个概念,通过多种比较去认识体积大小的判断方法。特别其中的“蒙眼猜测”,让学生蒙眼去猜测自己手中挂着的物体的体积,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体积的大小和重量大小不是等同的。在认识容积时候,老师也做了实验,让学生去看,去交流,最后概括定义。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一步步去理解不同的概念,去分辨易错的概念,还是比较精彩的。
第二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场与众不同的课堂,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郎宏坤组织的教师培训,坐在课桌边的是我们听课的老师。郎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英国味的数学课,执教的内容是各国小学数学都非常重视的分数单元系列《认识分数》。郎老师语言非常有亲和力,一开课,就让“学生”观察课桌,然后让他们开始玩起来。先让学生们拿一大块橡皮泥来搓,喜欢怎样搓就怎样搓,喜欢搓成什么形状都可以,在大家玩得起兴的时候,郎老师就出了个问题,要求大家去把自己的橡皮泥分成两份,可以用桌面上的任何工具,接着大家又继续有目的的疯狂玩起来,有人用尺子,有人用模具,有人用秤等等,场面热闹又有序,总之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事干,当自己已经完成可以举手,老师立刻让学生上台去展示,一个接着一个 ,其中迸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令人惊叹!那种民主与自由是中国课堂很少有的。
第三场上课的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国老师詹妮弗,全节课是全英文教学,当然也会有一位助教在翻译,整节课由于语言不通,虽然时间拖延了不少,但是詹妮弗老师的设计以及她后来的说课,也让我感觉到美国课堂与中国课堂的大大不同。课堂设计完全贴近学生的现实,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设计的问题精辟到位,最让我佩服的是整节课并没有急于去要概括什么概念定义,也没有要求学生去理解什么概念和定义,而是希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从中取体会其中所谓的“概念或定义”。
中英美课堂的大碰撞,各有优点,我个人认为决定老师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教育的考核制度的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总会有一个急功求成的心态在里面,记忆性内容总是占大部分,理解性的问题又过于拔高,不能慢慢走路去学习,而是要踩单车或者做汽车去学习,有的甚至要做高铁飞机了。英美的小学教育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自我感觉这样或许会好一点。有时候我感觉学得太快太多未必是好事,因为我们一生中学习的数学最重要的是小学阶段,而最实用的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中国的小学内容是英美国家的初中甚至高中的内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也是拼了!拼出了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中英美思想碰撞下的思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试题卷面分析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2015年小学数学备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重复》听课随记
低段数学教研活动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回顾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
小学四年级数教研活动记录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人民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多篇)
中考数学几何分类复习考点详解(平行四边形)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认识分数》听课记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单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课《个人眼中的20》听课记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数学分类复习考点详解(四边形)
二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下学期小学数学教师期末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