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07
                
                
                	
                    收藏
                    2015-12-07
                
                
                	
                    收藏
                    
                
            
1.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建议:
(1)出示情境图,找到相同加数,列出加法算式与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数所表示的意义,找到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与区别。

(2)继续出示情境图(方法同上)。





(3)将这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到相同点与不同点。
不同点:第一幅图表示4个5,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是5;第二幅图表示5个4,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是4。
相同点:总数相同,乘法算式中都有4和5。
2.角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突破建议:
(1)学生先在纸上画任意角,指名说说是怎么画的,再说说角的组成。
(2)角的分类。
呈现大小不同的角,学生先独立将它们分类,然后组内交流,进行汇报,再说出分类的理由(以直角为标准,小于直角的角为锐角,大于直角的角为钝角)。最后将自己画的角写上名称。
3.巩固列竖式笔算的方法
突破建议:
(1)小组讨论列竖式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分组汇报。如: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2)将同学平时容易错的题目汇集在一起改错。
26+38=54
56-28=38
35-29=14

(满十未进一) (退位没减一) (用减数的个位减被减数的个位)
(3)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①对比分步列式与竖式连写的不同点,感受简便写法的简洁。
②出示学生易错的混合运算竖式的写法。如:56-(19+15),因为要先算后面括号里的,所以不能使用简便竖式写法。
③直接将连加连减的3个数写成竖式连加连减。如:

练习后的发现:
连加时将能够凑成10的先算,这样更简便;直接将连减的3个数写成竖式难度变大了,因为有时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2次,容易出错。
4.观察物体知识的复习
突破建议:
(1)出示一物体,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自己的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
再指名一同学站侧面,其他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这一同学,猜想他可能看到什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突破从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的难点。
(2)出示正方体、球体,让学生观察,发现每个面观察到的形状都是相同的。进一步理解: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能是不同的(言外之意,也可能是相同的)。
(3)出示总复习练习的第7题。
找到与自己位置一致的那个孩子,学生看到的就是他看到的。其他位置看到的图形需要自己想象。
思考:哪两位同学看到的形状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为什么?
5.熟练记忆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计算
突破建议:
(1)按顺序背诵1~9的乘法口诀表。
(2)将口诀中有共同特征的进行归类。如:
乘数相同的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
得数相同的口诀:二四得八、一八得八;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容易记错的口诀:七八五十六、六九五十四
(3)采取多种形式记忆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师生集体对口诀,开火车对口诀,分组比赛对口诀,看算式说口诀等等。
6.认识时间的复习
突破建议:
(1)认识时间单位分。
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了解分针与时针的区别。
(2)分与时的关系。
先说一说分与时的关系:1时=60分。再通过拨动分针转动1圈,时针有怎样的变化来验证1时=60分。
创设小明上学的情境,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小明7:10吃早点,吃到7:30,吃了多长时间?
8:00开始上课,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间下课?
下课休息10分钟,然后继续上第二节课,第二节课何时下课?
7.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突破建议:
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
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点:已知条件都是杨树的棵树33棵,柳树与松树的棵树都是与杨树进行比较。
不同点:柳树比杨树多,松树比杨树少。
8.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突破建议:
(1)比划1厘米与1米的长度,用直尺与米尺进行检验。再比划60厘米的长度,用桌子的长度进行检验。让学生对厘米与米形成直观的表象,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其他长度的估测,如:同学的身高、桌子的宽度、教室的高度等等。
(2)米与厘米的转化。
1米=()厘米
3米=()厘米
100厘米=()米
400厘米=()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高10()。
妈妈高160()。
操场长150()。
跳绳长1()80()。
9.搭配问题的复习
突破建议:
出示数据相同、要求不同的两题,独立完成。
第一题:用1、2、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
第二题:从1、2、3中任选其中2个求和,有几种答案?
(1)巩固排列与组合的内涵,会有序、全面思考问题。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到了什么方法?(排列用到调换位置法、固定个位法和固定十位法;组合用到填表法或连线法。)
(2)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思考:都是用1、2、3这3个数据,而且每次都是用到两个,为什么排列数与组合数的结果不一样?(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二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
小学生数学公式-问题的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简易方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600字: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百分数的应用
小学生数学公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动物数学比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判断题专项能力训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立体图形
小学生数学公式-图形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寒假日记:巧解试题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运算顺序
小学生数学公式-基础运算公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一则
小学生数学公式-算术定义定理公式
小学生数学公式-单位换算公式
苏教版四下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能力检测测试题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面积
人教版四下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课》教案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长度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体积和容积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