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二上:《总复习》重难点...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二上:《总...

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2015-12-07 收藏

1.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建议:

(1)出示情境图,找到相同加数,列出加法算式与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数所表示的意义,找到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与区别。

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2)继续出示情境图(方法同上)。

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3)将这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到相同点与不同点。

不同点:第一幅图表示4个5,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是5;第二幅图表示5个4,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是4。

相同点:总数相同,乘法算式中都有4和5。

2.角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突破建议:

(1)学生先在纸上画任意角,指名说说是怎么画的,再说说角的组成。

(2)角的分类。

呈现大小不同的角,学生先独立将它们分类,然后组内交流,进行汇报,再说出分类的理由(以直角为标准,小于直角的角为锐角,大于直角的角为钝角)。最后将自己画的角写上名称。

3.巩固列竖式笔算的方法

突破建议:

(1)小组讨论列竖式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分组汇报。如: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2)将同学平时容易错的题目汇集在一起改错。

26+38=54

56-28=38

35-29=14

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满十未进一) (退位没减一) (用减数的个位减被减数的个位)

(3)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①对比分步列式与竖式连写的不同点,感受简便写法的简洁。

②出示学生易错的混合运算竖式的写法。如:56-(19+15),因为要先算后面括号里的,所以不能使用简便竖式写法。

③直接将连加连减的3个数写成竖式连加连减。如:

二上:《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练习后的发现:

连加时将能够凑成10的先算,这样更简便;直接将连减的3个数写成竖式难度变大了,因为有时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2次,容易出错。

4.观察物体知识的复习

突破建议:

(1)出示一物体,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自己的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

再指名一同学站侧面,其他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这一同学,猜想他可能看到什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突破从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的难点。

(2)出示正方体、球体,让学生观察,发现每个面观察到的形状都是相同的。进一步理解: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能是不同的(言外之意,也可能是相同的)。

(3)出示总复习练习的第7题。

找到与自己位置一致的那个孩子,学生看到的就是他看到的。其他位置看到的图形需要自己想象。

思考:哪两位同学看到的形状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为什么?

5.熟练记忆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计算

突破建议:

(1)按顺序背诵1~9的乘法口诀表。

(2)将口诀中有共同特征的进行归类。如:

乘数相同的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

得数相同的口诀:二四得八、一八得八;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容易记错的口诀:七八五十六、六九五十四

(3)采取多种形式记忆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师生集体对口诀,开火车对口诀,分组比赛对口诀,看算式说口诀等等。

6.认识时间的复习

突破建议:

(1)认识时间单位分。

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了解分针与时针的区别。

(2)分与时的关系。

先说一说分与时的关系:1时=60分。再通过拨动分针转动1圈,时针有怎样的变化来验证1时=60分。

创设小明上学的情境,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小明7:10吃早点,吃到7:30,吃了多长时间?

8:00开始上课,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间下课?

下课休息10分钟,然后继续上第二节课,第二节课何时下课?

7.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突破建议:

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

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点:已知条件都是杨树的棵树33棵,柳树与松树的棵树都是与杨树进行比较。

不同点:柳树比杨树多,松树比杨树少。

8.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突破建议:

(1)比划1厘米与1米的长度,用直尺与米尺进行检验。再比划60厘米的长度,用桌子的长度进行检验。让学生对厘米与米形成直观的表象,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其他长度的估测,如:同学的身高、桌子的宽度、教室的高度等等。

(2)米与厘米的转化。

1米=()厘米

3米=()厘米

100厘米=()米

400厘米=()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高10()。

妈妈高160()。

操场长150()。

跳绳长1()80()。

9.搭配问题的复习

突破建议:

出示数据相同、要求不同的两题,独立完成。

第一题:用1、2、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

第二题:从1、2、3中任选其中2个求和,有几种答案?

(1)巩固排列与组合的内涵,会有序、全面思考问题。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到了什么方法?(排列用到调换位置法、固定个位法和固定十位法;组合用到填表法或连线法。)

(2)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思考:都是用1、2、3这3个数据,而且每次都是用到两个,为什么排列数与组合数的结果不一样?(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