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又一学期,在大家的忙碌中匆匆度过,回首本学期的工作,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组基本情况
本教研小组由9名老师组成,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数学教研小组。在这样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为本组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任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本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9位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是素质。
在教学方面。坐住板凳,狠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好每一本作业,保证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是我组在数学教学上的共识。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两次集体备课,两次业务学习。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们也不会停止对自己的提高学习,每周一下午,三名教师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力求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除了组内组织学习之外,还积极参与到其它组际去学习。本学期我们与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本组教师还积极配合班主任对班集进行恰当的,科学的管理,硬是做到不让学生出现安全事故,顺利的、完整的送走每一个学生,让家长放心,学校放心,老师们更是不辞辛苦,尽心尽力的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情。 顺利的送走了又一批毕业生,安全工作做得好。
三、存在的问题
1、 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待于大家继续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贯穿与自己的教学之中?其实大叫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却还在不停的进行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
4、学生成绩好象是不错,但是老师用的时间却不少,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四、反思
1、 我们教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提高,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我们认为应该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从而提高教师听评课的能力。
(2)、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更一步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为我们教学经历锦上添花!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教学实录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教学实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教案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同步练习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玩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猫钓鱼》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同步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玩具》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玩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认识乘法》教材研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设计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10》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实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