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渗透。
倪老师在教学中着重体现了从口算算理向有具体情境支撑的笔算算理到脱离情境支撑的笔算算法研究再到笔算与口算建立联系。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出彩的环节。一是在教学有情境支撑的竖式计算时,学生间在相互质疑与释疑对话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就像倪老师所说的,学生提出了教师要问的问题,学生也回答了教师预设的答案,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与顺畅;二是在学生理解了笔算算理后,倪老师安排了式题计算的算法研究,突出了基本算法重点研究的思想。
学习新知后倪老师设计了3421的练习,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维状态,并把学生的错误呈现出来,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小结时,再让学生提醒其他同学: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的地方(反思性学习)。课后我还向倪老师提了个外行的问题2312与1223都和口算建立联系。倪老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先让学生对算法有清晰的认识再让学生去辨析。我非常同意倪老师的观点。
二、《三角形的内角和》着重引导学生经历验证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谢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分别用测量、剪拼、折叠(教师提供的)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其间有动手的操作活动,
也有安静地观察、体会剪拼、折叠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另外,在整个操作活动当中,谢老师并没有要求学生怎么去做,而是一直与学生在商量、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满了人文关怀。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教学中,谢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分层练习,一步一步地加深、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振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切实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
1、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让学生再估计是多少度,没有多大的悬念,不如开门见山告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再问学生:如果是你,将会怎样去证明,这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更大。或如金丽强老师所建议的,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必要性,再进行内角和的探究、验证。
2、最好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现实意义有所阐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又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我们可以看见两堂课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会到了学习的喜悦。向名师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优点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解
谈谈高效课堂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课堂效果提高从哪入手
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了课堂教学视频 谈谈我的收获
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与时俱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浅谈怎样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高效率的学习的三个方法
教学心得:用爱来感悟
上好复习课的三点思考
教给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方法
课堂教学之自己的学习体会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鸡兔同笼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课堂的教学效果怎么提高
怎样让学困生“开口说、善于说”
数学活动课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恰当的提问与有效的追问
教师工作中最多的问题及困惑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渗透策略
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