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收藏
课题 | 三角形的分类 | 内容 | P26 | 课型 | 练习 | |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重点 | 能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正确做题 | 难点 | 掌握各三角形的特征 | 关键 | 掌握各三角形的特征 | |
教学准备 | 教师 | 小黑板 | ||||
学生 | 练习本 | |||||
环节时间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复案 | |||
5 31 3 1 | 一、复习导入 二、练习 1.给下面的三角形分类,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图形略) 2.判断对错。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5)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6)钝角三角形里有一个角是钝角。 7)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8)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9)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 ) A、也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 D、无法确定 2)钝角三角形可以做( )条高。 A、1 B2 C、3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是(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4)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 )个直角。 A、一个 B、两个 三、检测 画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等边三角形 四、课内小结 | 1.复习 三角形按角划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复习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课的练习做好铺垫。 学生做判断题,不要只是对一下答案了事,重点是让学生说出理由。 每一道题都要讲做题过程,让学生充分运用好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互化选择题的练习也要强调说出理由。 手势判断后教师讲解。 在操作前教师要讲清要求学生操作要尽量留足时间。 1.生试着练习。 2.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补充 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 按边划分,有哪两种特殊的三角形?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手势判断教师讲解错题。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率高的习题。 3.剪一剪 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对折,再沿虚线剪开后,展开的阴影部分应该是什么图形? | |||
板书设计 | 三角形的分类 | |||||
课后反思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1)》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2)》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归纳总结(4)》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3)》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8)》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数学教案
经验心得 智慧数学研究——读懂学生,智慧教学
听课反思 旁听学生口算能力测试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5)》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2月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3)》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