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1
收藏
在数学中,双曲线是定义为平面交截直角圆锥面的两半的一类圆锥曲线。以下是双曲线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1.已知M(-2,0),N(2,0),|PM|-|PN|=3,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双曲线 B.双曲线左边一支
C.双曲线右边一支 D.一条射线
2.若双曲线方程为x2-2y2=1,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
A. B. C. D.(,0)
3.(2014大纲全国,文11)双曲线C:=1(a0)的离心率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则C的焦距等于()
A.2 B.2 C.4 D.4
4.过双曲线=1(a0)的右焦点F作圆x2+y2=a2的切线FM(切点为M),交y轴于点P.若M为线段FP的中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C.2 D.
5.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0),F2(,0),M是此双曲线上的一点,且满足=0,||||=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A.-y2=1 B.x2-=1 C.=1 D.=1
6.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2,焦点为F1,F2,点A在C上.若|F1A|=2|F2A|,则cosAF2F1=()
A. B. C. D.
7.(2014福建莆田模拟)已知双曲线=1的右焦点的坐标为(,0),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8.A,B是双曲线C的两个顶点,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P,Q,且与实轴所在直线垂直.若=0,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e= .
9.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且过点(4,-).
(1)求双曲线方程;
(2)若点M(3,m)在双曲线上,求证:=0;
(3)在(2)的条件下求△F1MF2的面积.
10.(2014福建厦门模拟)双曲线=1(a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x,坐标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其中A(a,0),B(0,-b).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若B1是双曲线虚轴在y轴正半轴上的端点,过点B作直线交双曲线于点M,N求时,直线MN的方程.
能力提升组
11.等轴双曲线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C与抛物线y2=16x的准线交于A,B两点,|AB|=4,则C的实轴长为()
A. B.2 C.4 D.8
12.已知点P是双曲线=1(a0)右支上一点,F1,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I为PF1F2的内心,若+成立,则的值为()
A. B. C. D.
13.若点O和点F(-2,0)分别为双曲线-y2=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3-2,+) B.[3+2,+)
C. D.
14.(2014浙江,文17)设直线x-3y+m=0(m0)与双曲线=1(a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A,B.若点P(m,0)满足|PA|=|P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15.(2014湖南,文20)如图,O为坐标原点,双曲线C1:=1(a10)和椭圆C2:=1(a20)均过点P,且以C1的两个顶点和C2的两个焦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
(1)求C1,C2的方程;
(2)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l与C1交于A,B两点,与C2只有一个公共点,且||=||?证明你的结论.
16.已知双曲线E:=1(a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y=2x,l2:y=-2x.
(1)求双曲线E的离心率;
(2)如图,O为坐标原点,动直线l分别交直线l1,l2于A,B两点(A,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OAB的面积恒为8.试探究:是否存在总与直线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若存在,求出双曲线E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C 解析:|PM|-|PN|=34,
由双曲线定义知,其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又|PM||PN|,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
2.C 解析: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1,a2=1,b2=.
c2=a2+b2=.
c=,故右焦点坐标为.
3.C 解析:e=2,=2.
设焦点F2(c,0)到渐近线y=x的距离为,
渐近线方程为bx-ay=0,
.
∵c2=a2+b2,b=.
由=2,得=2,
=4,
解得c=2.焦距2c=4,故选C.
4.A 解析:如图所示,在Rt△OPF中,OMPF,且M为PF的中点,
则△P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OMF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有|OF|=|OM|,即c=a.
故e=.
5.A 解析:由=0,可知.
可设||=t1,||=t2,
则t1t2=2.
在△MF1F2中,=40,
则|t1-t2|=
==6=2a.
解得a=3.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2=1.
6.A 解析: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2,
a∶b∶c=1∶∶2.
又
|AF1|=4a,|AF2|=2a,
|F1F2|=2c=4a,
cosAF2F1
=
=,
选A.
7.2x3y=0 解析:因为右焦点坐标是(,0),所以9+a=13,即a=4.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
所以渐近线方程为=0,
即2x3y=0.
8. 解析:如图所示,设双曲线方程为=1,取其上一点P(m,n),
则Q(m,-n),由=0可得(a-m,-n)(m+a,-n)=0,
化简得a2-m2+n2=0.
又=1可得b=a,
故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
9.(1)解:因为e=,
所以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2-y2=.
因为双曲线过点(4,-),
所以16-10=,即=6.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
(2)证明:由(1)可知,在双曲线中a=b=,所以c=2.
所以F1(-2,0),F2(2,0).
所以=(-2-3,-m),
=(2-3,-m),
则=9-12+m2=m2-3.
因为点(3,m)在双曲线上,
所以9-m2=6,即m2=3.
所以=m2-3=0.
(3)解:由(2)知△F1MF2的高h=|m|=,由△F1MF2的底边|F1F2|=4,
则=6.
10.解:(1)设直线AB:=1,
由题意,所以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
(2)由(1)得B(0,-3),B1(0,3),
设M(x1,y1),N(x2,y2),易知直线MN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MN:y=kx-3,
所以所以3x2-(kx-3)2=9.
整理得(3-k2)x2+6kx-18=0,①
所以x1+x2=,
y1+y2=k(x1+x2)-6=,
x1x2=,y1y2=k2(x1x2)-3k(x1+x2)+9=9.
因为=(x1,y1-3),=(x2,y2-3), =0,
所以x1x2+y1y2-3(y1+y2)+9=0,
即+9-+9=0,
解得k2=5,所以k=,代入①有解,
所以lMN:y=x-3.
11.C 解析:设等轴双曲线方程为x2-y2=m(m0),
因为抛物线的准线为x=-4,
且|AB|=4,所以|yA|=2.
把坐标(-4,2)代入双曲线方程得m=x2-y2=16-12=4,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2-y2=4,
即=1.
所以a2=4,所以实轴长2a=4.
12.B 解析:设△PF1F2内切圆半径为r,根据已知可得|PF1|r=|PF2|r+2cr,
整理可得|PF1|=|PF2|+2c.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PF1|-|PF2|=2a,
则2c=2a,故=.
13.B 解析:由a2+1=4,得a=,
则双曲线方程为-y2=1.
设点P(x0,y0),则=1,
即-1.
=x0(x0+2)+
=+2x0+-1
=,
x0,当x0=时,取最小值3+2.故的取值范围是[3+2,+).
14. 解析:双曲线=1的两条渐近线方程分别是y=x和y=-x.
由
解得A,
由
解得B.
设AB中点为E,
则E.
由于|PA|=|PB|,所以PE与直线x-3y+m=0垂直,
而kPE=,
于是=-1.
所以a2=4b2=4(c2-a2).
所以4c2=5a2,解得e=.
15.解:(1)设C2的焦距为2c2,由题意知,2c2=2,2a1=2.从而a1=1,c2=1.
因为点P在双曲线x2-=1上,所以=1.故=3.
由椭圆的定义知2a2
==2.
于是a2==2.
故C1,C2的方程分别为x2-=1,=1.
(2)不存在符合题设条件的直线.
①若直线l垂直于x轴,因为l与C2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或x=-.
当x=时,易知A(),B(,-),
所以||=2,||=2.
此时,||||.
当x=-时,
同理可知,||||.
②若直线l不垂直于x轴,设l的方程为y=kx+m.
由
得(3-k2)x2-2kmx-m2-3=0.
当l与C1相交于A,B两点时,
设A(x1,y1),B(x2,y2),
则x1,x2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
从而x1+x2=,x1x2=.
于是y1y2=k2x1x2+km(x1+x2)+m2=.
由得(2k2+3)x2+4kmx+2m2-6=0.
因为直线l与C2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上述方程的判别式=16k2m2-8(2k2+3)(m2-3)=0.
化简,得2k2=m2-3,
因此=x1x2+y1y2=0,
于是+2-2,
即||||,
故||||.
综合①,②可知,不存在符合题设条件的直线.
16.解法一:(1)因为双曲线E的渐近线分别为y=2x,y=-2x,
所以=2,所以=2,
故c=a,
从而双曲线E的离心率e=.
(2)由(1)知,双曲线E的方程为=1.
设直线l与x轴相交于点C.
当lx轴时,若直线l与双曲线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OC|=a,|AB|=4a,
又因为△OAB的面积为8,
所以|OC||AB|=8,
因此a4a=8,解得a=2,
此时双曲线E的方程为=1.
若存在满足条件的双曲线E,则E的方程只能为=1.
以下证明:当直线l不与x轴垂直时,双曲线E:=1也满足条件.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依题意,得k2或k-2,则C.
记A(x1,y1),B(x2,y2).
由得y1=,
同理得y2=,
由S△OAB=|OC||y1-y2|得,
=8,
即m2=4|4-k2|=4(k2-4).
由得,
(4-k2)x2-2kmx-m2-16=0.
因为4-k20,
=4k2m2+4(4-k2)(m2+16)=-16(4k2-m2-16),
又m2=4(k2-4),
所以=0,即l与双曲线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因此,存在总与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且E的方程为=1.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由(1)知,双曲线E的方程为=1.
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t,A(x1,y1),B(x2,y2).
依题意得-2或k-2.
由得,(4-k2)x2-2kmx-m2=0,
因为4-k20,0,
所以x1x2=,
又因为△OAB的面积为8,
所以|OA||OB|sinAOB=8,
由已知sinAOB=,
所以=8,化简得x1x2=4.
所以=4,即m2=4(k2-4).
由(1)得双曲线E的方程为=1,由得,(4-k2)x2-2kmx-m2-4a2=0,
因为4-k20,直线l与双曲线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且仅当=4k2m2+4(4-k2)(m2+4a2)=0,
即(k2-4)(a2-4)=0,所以a2=4,
所以双曲线E的方程为=1.
当lx轴时,由△OAB的面积等于8可得l:x=2,又易知l:x=2与双曲线E:=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存在总与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且E的方程为=1.
双曲线专项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考生可以通过试卷查缺补漏。
“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与评析
《球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球”教学设计与评析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二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解比例》教学设计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秀课《认识圆柱》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人教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片断与解析
分数乘法应用题(二)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简算复习
数的整除复习课
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教案
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苏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