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2015-11-27 收藏

教学内容:P80P8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适时板书3个条件)

2.你发现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先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出示完整挂图:

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打开课作本,动笔算一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还有其他算法吗?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

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结果一样、2个乘法算式)板书:用红粉笔描出乘号。

5.总结:

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关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尝试一下。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一)想想做做第5题

1.不完整出示: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打开课作本算一算。

引出矛盾:缺少条件,不能算。

引导学生发现: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这两个信息之间怎么样?(没有直接联系)能算出苹果树有多少棵吗?

2.打开课本,完整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谁来把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先想一想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能求出什么再解答在课作本上。

3.交流:

方法一:483=144(棵)

1442=288(棵)

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方法二:32=6

486=288(棵)

你的方法真独特,请你来说说这种方法第一步算的什么? (板书)

你说的真棒!谁听懂了,你来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在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有了一定的方法,接来下我们再来练几题。

(二)想想做做第1、3题。

1.先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8筐怎么来的,是根据哪两个信息得来的?

谁来把题意完整地叙述一下。

2.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的同学在下面自己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交流评议,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如果我们学校每个教室也放6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观察、解答一下。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2、6、7。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