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015-11-27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促进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观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初步体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难点: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准备:

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学生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认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2、过度: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教室里的物体也有好多的面。现在我们以这个图书柜为例,一起来做个调查好不好?

二、学习例题。

1、谈话说明要求: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图书柜,能看到图书柜的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2、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是图书柜的那个面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3、猜测:你知道老师站在这儿观察到了哪几个面吗?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说说依据。

4、让学生依次轮流离开座位,在图书柜旁自由走动,从不同位置观察图书柜,验证自己猜得怎么样。

5、(出示两幅图书柜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说理由。

6、问:为什么观察的是同一个图书柜,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呢?

为什么老师能看到图书柜的上面,而小女孩不行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

7、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8、请你在教室中任选一件物体,说说你站在这个位置,看到它的什么面?是怎样的?

9、(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老师以铅笔盒为例,将铅笔盒放在桌上,让学生从任何不同的位置观察,说说你能看到几个面?

10、小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但请看这些数据,最大是几?说明了什么?(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3、4题。

问: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同时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讨论并交流。

看着长方体、正方体,你能说说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颜色分别是什么?(学生相互说,然后指名交流)

你能不看正方体,说说正方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吗?

拿出正方体验证,观察并说说为什么他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摆,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呢?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也可以 请教别人。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前思考: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具体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图书柜,有时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两个面,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长方体形状物体的面数可能是不同的。

课后反思:

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有接触观察物体的基础,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轻松。但是并不以教学内容的简单而忽视了对教学的重视。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通过学生的亲自观察,利用学生座位不同、老师和同学的高矮不同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然后通过自由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也会不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也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小结。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个人合作,体会到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情况,他们很感兴趣,学习的气氛很浓,我相信也只有在这样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让学生区分有些物体的正面是约定而成,如冰箱、洗衣机等,但有些物体的正面应该是规定面对自己的那一面是正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这些物体的正面会随着摆放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强调,让学生明确。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正确的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在次基础上,由只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可以同时观察到两个面或三个面。教学时利用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和文具盒等常见的物品以及正方体、长方体帮助学生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数目和形状是有所不同的,而观察到的物体的面最多是三个,并同时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一些特征,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正面的确定我没有讲清楚,导致学生在作业时没有正确的去定位物体的正面,并以此判断侧面和上面。

课后反思:

出示例图后,师生共同观察教室中长方体形状的图书柜,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已经能够辨别图书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图书柜的前面又可以说成它的正面,图书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侧面,图书柜的上面则更容易理解。学生在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中实现原有认识的拓展。学生通过判断提供的两幅直观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可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图书柜,有时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两个,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长方体形状物体的面数可能是不同的。

随感:

学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有待于提高,通过练习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