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收藏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数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
第七教时
教材:5.3实数与向量的积综合练习
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实数与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一、复习:1.实数与向量的积 (强调:模与方向两点)
2.三个运算定律(结合律,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
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实质)
1.当Z时,验证:( + )= +
证:当=0时,左边=0( + )= 右边=0 +0 = 分配律成立
当为正整数时,令=n, 则有:
n( + )=( + )+( + )++( + )
= + ++ + + + ++ =n +n
即为正整数时,分配律成立
当为负整数时,令=n(n为正整数),有
n( + )=n[( + )]=n[( )+( )]=n( )+n( )=n +(n )=n n
分配律仍成立
综上所述,当为整数时,( + )= + 恒成立 。
2.如图,在△ABC中, = , = AD为边BC的中线,G为△ABC的重心,求向量
解一:∵ = , = 则 = =
= + = + 而 =
= +
解二:过G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E、F
∵△AEF∽△ABC
= = = =
= =
= + = +
3.在 ABCD中,设对角线 = , = 试用 , 表示 ,
解一: = = = =
= + = =
= + = + = +
解二:设 = , =
则 + = + = = ( )
= = = ( + )
即: = ( ) = ( + )
4.设 ,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 =2 +k , = +3 , =2 , 若三点A, B, D共线,求k的值。
解: = =(2 )( +3 )= 4
∵A, B, D共线 , 共线 存在使 =
即2 +k =( 4 ) k=8
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CD且AB=2CD,M, N分别是DC, AB中点,设 = , = ,试以 , 为基底表示 , ,
解: = = 连ND 则DC╩ND
= = =
又: = =
= = =
=( + ) =
6.1kg的重物在两根细绳的支持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已知两细绳与水平线分别成30, 60角,问两细绳各受到多大的力?
解:将重力在两根细绳方向上分解,两细绳间夹角为90
=1 (kg) P1OP=60 P2OP=30
= cos60=1 =0.5 (kg)
= cos30=1 =0.87 (kg)
即两根细绳上承受的拉力分别为0.5 kg和0.87 kg 文 章来
高二数学上册综合复习1
高二数学向量数乘运算2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2
高二数学输入和输出赋值语句
高二数学平行关系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二数学汽车行使的路程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
高二数学抛物线简单几何性质
高二数学上册第三章复习2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
高二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3
高二数学充分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3
高二数学循环语句3
高二数学不等式证明
高二数学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4
高二数学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1
高二数学正余弦函数的性质2
高二数学向量的加法2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5
高二数学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3
高二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高二数学概率的意义1
高二数学上册考试说明
高二数学偶然与必然思想
高二数学上册综合复习2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4
高二数学循环语句2
高二数学向量的加法1
高二数学三角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