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8
收藏
一、 基本源于教材,注意联系生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试卷题目在设计上体现了以教材为根本,注重与生活紧密相联系,最基本的核心是对数学基础支持的考查。此命题的立意注重基础,要求简洁明晰。这样的题型包括填空、判断、选择和实践与应用等形式,命题的比例依据学科的特点、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合理搭配,符合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的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张试卷中从上述的几种题型中充分体现了与生活联系的题目,在此基础上以教材的内容和题型为主要,使题目源于生活而且又高于生活。
例举如下:
〖例1〗填空:六年级学生陈伟身高156 ,体重48 (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分析:通过对自己身高、体重的理解,考查学生是否能真正熟练运用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数学知识,在这里能使学生“厘米”“千克”有进一步的环境体会,充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例2〗判断: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一年共有366天。()
【分析:这道题目是数学问题与重大的体育盛事的自然结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考查学生的对闰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例3〗选择:今年上半年共有()天。〔① 180 ②181 ③182 ④ 183〕
【分析:这题是常识性数学知识的考查,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出现,让学生在众多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综合理解,这题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考查学生对这一年究竟是什么年,有多少天?】
〖例4〗实践与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十)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措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