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1
收藏
优化课堂教学
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
一、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1.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了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2.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各位上的数字换位。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1.学生能叙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叙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思考过程"并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这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反馈频率,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场等等。
2.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合作,特别是强调手脑并用。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法则、公式,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不但获取知识,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形式。
3.学生能发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
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并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机会多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4.学生能提问的尽量让学生提问。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疑问。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善提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参与条件,提高课堂效益。
1.坚持启发: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习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
2.适时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剖析数量关系,根据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转换解题思路,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适时设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疑问,揭矛盾,破疑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辩,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位。
4.及时解惑: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些问题疑惑不解时,需要教师及时化解,并适时设计讨论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办法,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坚持以数学教材为本,以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入手,总结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课堂教学结构。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可减少教学中信息的浪费,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了双基训练的时间。
例如: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状态下解放出来,获得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如果只听教师讲解, 只能记住所听内容的15%,学生先学,教师再讲,则学生可记得研究内容的65%。"先学后教"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的教学方法。“先学”阶段教师提出先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后教"的教是经过处理后的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尝试过程中产生的疑点。这样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都得到了落实,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出各种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6年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05年海淀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测评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十
二次根式练习题及答案
2006年育才中学八年级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07年初二下学期期中数学综合测试A卷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初中几何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练习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二元一次方程公式
07年初二下学期期中数学综合测试A卷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
2014年中考二元二次方程组精选练习题
勾股定理逆定理练习题精选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六
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初二数学期中测试题答案
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2006年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答案
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初二数学期中测试题
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二
一次函数解析式练习题及答案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五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
2006年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七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四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2006年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