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3
收藏
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口,还要动脑。而且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
【案例】在教学完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练习课时,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
1、对口令。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
7
2、
4
5、
2
4、
5
6、36…,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4、夺红旗。教师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红旗。
【点评】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一堂成功的练习课必须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到位,对知识的强化记忆到位,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到位,对基本技能掌握到位,对思维方法发展到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到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2(第四单元加和减第6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四单元加和减第3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
怎样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第四单元加和减第4课时)
中英美思想碰撞下的思考——名思教研小学数学听课有感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听《小括号》有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课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第四单元加和减第2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1
《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和减》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课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整式的加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资源,离课堂很近(《称一称》案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3
师生参与,共同进步 ——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随笔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