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3
收藏
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 (2)24+3=
3+3+3+1= 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 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 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 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
一次函数的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函数回顾与思考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矩形2
华师版数字之积为奇数与偶数的机会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应用3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正方形1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完全平方公式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矩形1
八年级数学位置的确定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在实验中寻找规律2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钉尖触地的机会2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矩形和菱形的复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
八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6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钉尖触地的机会1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正方形2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复习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在实验中寻找规律3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用替代物模拟实验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2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菱形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